隊去山海關,便可馬到成功,吳三桂當可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劉宗敏、李過出徵。
哪裡想到昔日這些勇猛的部下,自從到了北京之後,早被這的榮華富貴所迷戀,整日沉浸在美酒和女人的懷抱裡,那些鬥志早跑得無影無蹤,哪裡還再肯上戰場上去流血賣命?
李自成沒有辦法,只好決定由自己“親征”。
就在李自成決定出師的當天,為“絕內患”,他將勳戚大臣、錦衣衛堂上官、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吳遵周、永寧伯王長錫、平江伯陳治、都督袁祐、周銘、周鐸、周鉉等共六十餘名明朝大員,一起斬於西華門外。
而他的那個侄子李過的殘忍絲毫不遜色於他,將拷訊的明官員彭琯、李逢甲、申濟芳等五十三人全部活生生絞死。
同時,李自成將尚未處決的原明諸官員都集中到劉宗敏處,讓他們全部坐到路邊上,點著名字一個個砍頭,一直殺到到夜晚二更的時候,劉宗敏自己殺到手軟了,這才終於下令停刀……
也就是這天夜裡,北京城外到處張貼吳三桂討伐李自成的檄文,號召“士民縭素復仇”,有的人秘製素衣,準備迎接吳三桂進京,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二百五十二 進軍山海關
本圖書由aitxt(優樂美。“小果”)為您整理製作 ai txt。c om:2008…8…26 18:03:19 本章字數:4358
自成之所以敢大膽出兵,並不是一味魯莽行事,而是的訊息,他內心深處最畏懼的對手,大明的忠勇武英王朱由斌已經死了,江南軍內部大亂,這使得自己將減少了一個最大的敵人!
但李自成最大的隱患,卻是他自入京師後的所作所為,已經弄得人心盡失,官員軍民哀聲載道,京城裡流言四起,人心不穩,就連李自成重要的謀事宋獻策都私下裡對親信說道:
“我主本是馬上天子,但卻殺戮太重,容易招來天怒人怨,此番又貿然出征,在我看來我們大順的日子恐怕已經到頭了……”
這話不知是誰傳來出去,聽到連軍師都這麼說,賊軍人心一下慌亂起來。
四月十三日這天,天剛亮,李自成正式出師,共計馬步兵六萬,加上派往山海關的唐通、白廣恩餘部近三萬人,大順軍此次出征已近十萬之數。
這已經是李自成全部的主力了,雖然大順軍進北京的兵力有五十萬眾,但真正能打仗的,這次全部都被李自成調往山海關隨其出征。
李自成先出東長安門,他親率精兵七千,擎刀牽馬,列隊於長安街。在大將劉宗敏、李過等一批將領的簇擁下,李自成出正陽門,留守京師的牛金星、宋企郊等官員送至金水橋。百姓聞訊,多跑到東西長安街上觀看……
在李自成和他地重要將領後面。還有幾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是大順軍控制北京後,在京城裡找到的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火良、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親吳襄隨後而行。
李自成把他們挾往山海關,目的還是指望利用這幾個重要地人質。對吳三桂作最後一次的爭取。以上要讓吳三桂親眼看到親生父親還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如念父子之情,當時投降還不算晚。
同時,他也暗示,如仍迷途不返,他會隨時將吳襄處決。李自成攜帶明太子及二王,也是出於同樣的用意。
吳三桂透過使臣和散發檄文,已向李自成提出索要他們的強硬要求。吳三桂意在把太子控制在自己手裡。以為“中興”之計,一旦把太子朱慈火良擁上皇帝寶座,他自然就成了擁戴的第一元勳。
李自成是要吳三桂確信,太子及二王還健在,如願效忠故主,那就必須乖乖歸順。
大順軍率大軍經通州,至密雲,過永平,浩浩蕩蕩,朝山海關進發。一場關係命運的決戰正在日益臨近……
……
當吳三桂遣使郭雲龍、楊��劾肷膠9厙巴�蜓羥氡�薄G宄�粘齠�缶��牙朧⒕��ど狹私�囟崛ǖ惱魍盡�
還在三月中旬,清朝獲知明放棄寧遠進關地訊息,就已判斷出明朝面臨嚴重危機,時刻密切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下令修整軍器,儲備糧餉、馬匹,在安撫住吳三桂的同時,預定四月初旬大舉進討明朝。
其實滿清最早爭取的並不是吳三桂而是李自成。
當時主持朝政的攝政王多爾袞,區,尋找闖軍,企圖實行聯合伐明。從中分享勝利果實。滿清統治者急於推翻明王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