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嘆息痛恨、引咎自責之後,他向百姓表示,各路兵馬已經前來勤王,加派的賦稅已經免除。一切不便於民眾的事情全部取消,要開創一個新局面。希望跟隨李自成的牛金星、劉宗敏等人,乘機反正,一概赦免,不予追究。他還表示,動亂平定以後,一定任用賢能的人治國,改革從前的腐敗政治,和大家一起維新。
這些話流露出朱由檢企圖挽回敗局的急切心理,不能說毫無誠意,但畢竟為時已晚,無濟於事了。這個詔書如果在去年發出,遠近臣民或許為之感動,如今形勢大變,災禍隨時都會降臨,離開都城一步都危險叢生,誰還會相信呢?
崇禎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朱由檢仍然在宮中按部就班,考察候補知縣三十三人。
突然,太監送上緊急公文,開啟一看,朱由檢頓時臉色驟變,起身入內。這份緊急公文,就是京郊昌平已經陷落地塘報。
原來這天黎明,賊軍攻下昌平,總兵李唐自殺。當天夜晚,賊軍沿沙河挺進,直達北京外城的平則門,沿途火光沖天!
兵臨城下,原先看上去似乎上下一心的官僚群體,迅速分化瓦解,猶如大廈將傾,飛鳥各投林。一些投機分子秘密策劃應變措施,準備迎接改朝換代,朝天子一朝臣的新局面。
兵部官員魏提塘在路上見到一名高階官僚的聽差急忙趕路,詢問之下,那個聽差出示一張“傳單”,上面寫著:太監曹化淳和兵部尚書張縉彥等文武大臣“大家一致約定開啟城門迎接李自成”,不少官僚都已經在“傳單”上籤署了“知”字。一個應變的陰謀正在悄悄地醞釀之中……
三月十七日,賊軍東路進至高碑店,西路進至西直門外,開始炮轟城牆。
紫禁城內,早朝依然照例進行,皇帝和大臣們相對哭泣,手足無措,有地說,應當起用“閹黨逆案”中遭到嚴懲的官員;有的說,應當加封劉澤清為“東安伯”,要他從山東趕來“勤王”。
崇禎知道這些都是“馬後炮”,不予理睬,低頭在御案上寫了六個字,讓站在旁邊的司禮監太監王之心看了一下,隨即抹去。這六個字是“文臣人人可殺”,在皇帝心目中,朝政完全就是壞在這幫只知空談的文臣手中。
中午時分,賊軍開始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守衛這三處城門計程車兵,所謂“三大營”,其實是一些老弱殘兵和太監,號稱一萬幾千人,毫無戰鬥力。
何況沒有人燒飯,個個都飢餓不堪,哪裡能夠抵擋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雖然城牆外面的陣地上佈滿了火車、巨炮、蒺藜、鹿角等障礙物,仍然阻擋不住像潮水一樣湧來地身穿黃色衣甲的農民軍,把京城圍得水洩不通。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指揮賊軍冒雨猛攻。城上的守軍向外面放炮,卻沒有炮彈,只有一陣硝煙和一聲空響,彷彿在那裡放爆竹煙火,敷衍塞責而已。
隨即,李自成又派出投降的太監杜勳奔進紫禁城,向崇禎傳達李自成地意思,要求開門迎降。杜勳對崇禎說道:“李自成兵強馬壯,銳不可當,皇上應當為自己考慮。”
然後,杜勳轉達了李自成的談判方案,割地求和。具體內容是:割讓西北地區,聽任李自成建國稱王;犒賞軍隊銀子一百萬兩。
崇禎勃然大怒,尚未說話,卻看到身邊衝出一條人影,抓起龍案上的一塊鎮石,狠狠地砸向了杜勳,這人破口大罵:
“聖上如此信任於你,你不思以身報國,卻幫著反賊來勸降皇上,你且去告訴了闖賊,城破了,我們寧可殉國,也決不投降!”
崇禎看去,卻是親信太監王承恩。見到杜勳血流滿面,崇禎拍手笑道:
“好好,王承恩,你砸得好!杜勳,回去告訴李自成,朕在這,朕就在這等著他,大好頭顱在此,你讓他來拿了去吧!”
“十七年來,政治不修,禍亂頻繁,是沒有任用賢人,還是沒有遠離不肖者?以至於觸犯天怒,積怨民心,使得赤子化為盜賊,陵寢受到震驚,親王遭到屠戮,國家的恥辱莫大於此。”崇禎緩緩起身,說道“
“這國家亡在朕的手裡,可是,朕絕不是亡國之君,王承恩,拿朕的寶劍來,朕要提天子之劍,御駕親征,與闖賊一決生死!”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二百四十五 大明,出擊!
本圖書由aitxt(優樂美。“小果”)為您整理製作 ai txt。c om:2008…8…24 15:42:12 本章字數:4667
親征”詔書釋出後,崇禎招來駙馬都尉鞏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