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大族,劉憲不以為然的憋了憋嘴,蜀漢想要取得最大的展,那些豪門大族最好還是不出現的好。
這科舉制出現在隋,展於唐宋,盛於明清。唐太宗李世民雖有一句: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話,可在安史之亂後,大唐中央集團對地方的控制力驟減,被武則天打壓的不成樣子的世家門閥再次抬頭,曾經三次去嘗試著廢除科舉,重現世家門閥往日之盛。
他之所以知道這件事,那還是因為李商隱,由李商隱而知道牛李黨爭。而這牛李黨爭恰恰就關聯著士族門閥第三次廢除科舉的關鍵。
不過這那一次李德裕為代表的世家貴族只是在作最後的抗爭,他們已是強弩之末,不能對科舉考試製度造成絲毫的損傷。
想起“以往”的這些,似乎已經能預見得到荊益兩州日後的“震盪”。“主公,若行此法,中間曲折是免不了的。”
“只是荊州破敗,益州偏遠,真正有分量的大家貴族寥寥無幾,若僅在這兩州施行,當無礙也。可若是日後征伐,進軍中原、甚至是江東,這抵抗怕是會……”劉備若認同此法,那就等於是自絕於世家大族。曹魏還算好,那江東孫氏簡直就是靠世家在支撐,他們的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東吳獨有的武將世襲領兵制。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6、朱、張那樣的佔有海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也是科舉制的天然敵人。
“那又如何?”出乎劉憲意料,劉備聽了竟然毫不在意,一臉溫潤的樣子卻是落地有聲,“備立志匡扶漢室,現與曹操戰,來年與孫權戰,早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