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賀驊在學子的心目中是一代賢者,有名的大學問家,就算他說了些不得體的話,學子們也不會因此而反感他,最多認為他是誤會了太子妃。
可是聽說此事的百姓不樂意了,什麼大學問家,學問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吧,太子妃那麼好的人,你居然說他是妖怪,還想讓人燒死他。老子讀書少不認識你,可是老子要吃飯穿衣,是太子妃讓我們的土地豐收,讓我們吃飽穿暖,想害太子妃也要問過老子的拳頭答不答應。
憤怒的百姓們聚集到了一起,把賀家書院在大梁國的十幾個分院都給砸了,位於京城的總院更慘,直接被燒了成了廢墟。那些想阻擋的先生也被打成了豬頭,許多平民學子被父母帶回家,寧願去私塾讀書也不去賀家書院。
賀家雖然子弟不出仕,可是在朝堂裡的勢力卻絕不在任何一個世家之下,頓時文官們為了此事鬧翻了天,不斷的有各種彈劾奏章飛到了梁洪烈的書案上。
☆、第140章
當一個朝代新建立的時候,皇帝為了安撫那些與自己一同打天下的手下,通常都會大肆分封,比如說大將軍藺斂,南軍大將鄧橫,都是這樣從平民到將軍。
文官卻不同,文官的來源通常是前一個皇朝的叛變者。就像梁洪烈起義,雖然歷時不過兩三年,可是期間的辛苦卻不是文官能夠忍受的,所以一直到後期,梁洪烈基本上已經快打進京城了,才陸續有文官來投靠。等他登基之後,手下的文官大多是世家推舉,直到後來才有新科出身的文官。
一邊是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忠心手下,一邊是看著前朝不行了才投靠的牆頭草,梁洪烈對文官的不待見也不是沒理由的。
大梁國的文官系統,梁洪烈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秦家佔了三分之一,豐家和陳家佔了三分之一,看似賀家一分都沒有,可是賀家卻幾乎統領了大梁國的整個教育系統,賀家書院在大梁國有十幾個分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官在出仕之前,都在賀家書院讀過書,可以說,賀家書院是大部分文官的母校。
現在母校有難,一個月之內,十幾個賀家書院的分院被砸了,曾經的先生被打了,京城眼皮子底下這個總院乾脆被燒了個一乾二淨,真是想假裝看不見都不行。
賀家書院一開始被砸的時候,文官們也很糾結,不管不顧似乎說不過去,可是如果要管的話,又怕得罪皇上。
從藺斂開始,皇上對藺家的寵信已經讓所有的世家不滿了,試問哪朝哪代有武將能領兵在外二十多年的?等到了藺秋這裡,他成為太子妃還沒半年,就因為他設計的水車被貶了好幾個文官,之後又因為他,趕走了各世家送進宮的秀女,太子失蹤的時候,更是打破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讓他直接管理北陌縣……到最後,甚至把剛出生的小皇子交給他照顧。
一樁樁一件件,文官們都記得一清二楚,憑他們的頭腦,自然可以分析的出來,皇上對這個太子妃簡直是無底線的寵愛和照顧。
這次流言起來的時候,也有文官試探的在朝堂上提了幾句,結果立刻被梁洪烈大發雷霆的痛罵,甚至還有人因此而被貶,所以聰明的文官都沒參合進去,只敢私下裡議論幾句。
可是現在發展成了這樣,文官們就算想當鴕鳥也不行了,京城的賀家書院就在城外不遠,因為書院的位置在一大片樹林裡,被燒的時候把旁邊的林子也燒著了,在京城裡都能看到那個方向的火光,真是連天空都是一片火紅。
因為火勢太大,一開始人們只急著救火了,等事後再想找放火的人,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文官們,兇手找不到了,可是兇手們為的卻是太子妃,這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找不到兇手,咱們就彈劾太子妃,甚至彈劾太子。
梁洪烈坐在龍椅上,微眯著雙眼,看著下面蹦來跳去的文官們,就像在看一群吵鬧的鴨子,他的嘴角閃過一絲冷笑,鴨子的聲音再大又能如何,還不是逃不過最後的那一刀。
吏部左侍郎陶景在歷數太子妃十大罪狀之後,一臉正氣的說:“臣請皇上為國家計,為百姓計,廢了太子妃,為太子另選賢淑女子為妃。”
“好一個為國家計,為百姓計。”梁洪烈的聲音雖冷,卻沒有發火,而是說:“那麼陶愛卿可否教朕,朕該為太子選誰家女兒為妃?”
一個“陶愛卿”把陶景叫得全身發寒,嚇得他連忙跪倒在地,說:“臣不敢,這甄選秀女的事情,還要問禮部孫尚書。”他不過是被推出來的,彈劾太子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只希望皇上不要怪罪,連忙把皮球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