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唱了反調,還列舉了一大堆理由來反駁整合鋼鐵資源不利於各個鋼廠的特色發展,是一刀切的落後的思路,不但不會讓全省的鋼鐵規模上一個新的臺階,還會讓全省的鋼鐵產值下降,在全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市場經濟的機制就是打破壟斷,各憑本事吃飯,本來各地鋼廠的情況千差萬別,非要強行整合到一起,除了是一個大攤子之外,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幾家鋼鐵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利用行政命令整合到一起,還是一個大作坊式的集團,貪大求全而失敗的例子舉不勝舉。”於繁然不顧別人愕然的目光,依然理直氣壯地說道,“燕鋼雖然在全省7鋼之中產值和規模排不上號,但經過調查走訪,燕鋼人都反對整合,職工們的意見很大,說服工作不好做。”
於繁然的態度之強烈,語氣之堅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連宋朝度也是臉色一沉,高晉周也明顯流露出了不快的神色。
李丁山自然是支援整合的立場,雖然水鋼在7鋼之中規模最小,但他必須在關鍵時候力挺宋朝度,就說:“先做大,後做強,符合客觀規律。而且說實話,整合的規劃也非常科學,淘汰落後的產能,提升科技優勢,加大優勢專案,整合後的燕省鋼鐵集團才能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於市長的話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可以預見的是,各地地方政府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整合工作有牴觸心理就更可以理解了。至於於市長說的職工反對,更不用考慮。省政府的決策要考慮一個職工的意見,那什麼政策都不要出臺了。”
李丁山的話引起一陣笑聲,有善意的,有附和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