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錦越是彬彬有禮,大太太反而就越生氣。
就好像兩個人吵架,一個人佔盡上風的時候,當然可以風度翩翩。而此時此刻,處於下風的那位看著對方,心情自然也不會太好。
“好、好,好!”她勉強擠了幾個笑,“你自己知道錯就好!”
卻是李大郎又出言緩頰,也向大太太告辭,“出來一陣子了!也該回去幫家裡忙活忙活。”
諸太太和張太太都回過神來,紛紛打岔,總算是把場面糊弄了下去。
封錦也就一邊和李大郎、李三郎說笑,一邊出了內院。
十七歲的少年郎,脊背挺得直直的,就好像一杆新生的青竹,雖還帶了脆意,但竹絲已然堅韌。
大太太目送著他的背影,心頭就好像淤住了一樣,喉頭上上下下,一口氣喘不上來,竟是犯起了哮喘。
……………:小錦的二度出場~
嗯,我個人是相當滿意的,摸下巴ing。
105 芳心
當晚大太太和大老爺就鬧了彆扭。
大老爺氣得直接住進浣紗塢裡,直到上元節才出來和二老爺、二太太一道看燈。兩夫妻當門對面地坐著,卻是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氣氛就難免有些尷尬。
九哥並七娘子雖然得寵,但在這事上卻是一句話都不敢多說。
五娘子更是一提起這件事就傷心得很,大眼睛好像清水裡養的雨花石,隨時隨地都帶了一股潤澤。
好在還有個三娘子,一臉的喜氣盈盈,奉承了大太太,又和大老爺說悄悄話,場面才勉強能維持著熱鬧。
四姨娘也是眉眼盈盈,細心周到地侍候著大太太,從前這些活都是被七娘子一手包辦,她也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七娘子心底又何嘗不懂她們母女的盤算:三娘子眼見得就要開始置辦嫁妝了……這當口,當然是能賣上一次好,就賣上一次好。
大太太卻也難得地接納了四姨娘的殷勤,並不曾在明裡暗裡,給四姨娘沒趣。
七娘子看在眼裡,倒是有幾分納罕。
但也不曾多在意。
說到底,大太太既然把她和九哥寫進了自己名下,很多事就和以往不一樣了。
要是換在以前,大老爺又怎麼會把封錦打發進來給大太太請安,恐怕還是會忌諱著被大太太知道他在私底下提拔封家人吧。
眾人各有心思,燈節就過得有點沒滋沒味。
就連一向最沒有心事的六娘子,看到這樣的場面,都有些沒趣,只是晃著手裡的金魚燈和七娘子說悄悄話。
“一年要比一年更冷清!”六娘子似乎也頗有些感慨,“等二叔一家上了京,家裡又少幾個人,今年三姐又要出嫁……”
張家前幾天派媒人過門提親,三娘子的婚事,也就這麼定了下來。一應婚期也說好了,就在今年夏天。
二老爺和二太太算是客居蘇州,一應親戚朋友,不過是看在大老爺的面子上與他們應酬,官位又不高,還是京官位份,正月裡要比大房清閒得多。
兩夫妻就忙著清點賬目,把照料不到的田土變賣了換作現銀,各做安排,還有些上好的田地,照舊是鄭重託付給大房照料,每年由二房派人回蘇州與大房結算。
二太太臉上已是一點異色都沒有了,和二老爺親親熱熱地並肩坐在大老爺夫妻下首,不時和二老爺低聲商議著什麼。
七娘子看在眼裡,心中倒是對二太太又提高了幾分評價。
這種人,你給點陽光她就能燦爛,生命力堪比狗尾巴草,臉皮又厚,心計又深……
要不是命不好撞到自己手上,恐怕早就被她得手了吧。
本來以為她勢必要就此消沉,就算能保住一條命,也要被打回西北老家閉門軟禁……
如今看來,大房這邊徹底安穩下來後,二房卻恐怕要起風波了。
二太太前些年一心一意地在大房身上下功夫,難免就疏忽了自己的後院。
也的確是拿得起放得下,自從在過繼之事上絕望,就果斷轉了目標,開始拉攏二老爺的感情。
她是有汙點的正妻,生育了二房僅有的三個嫡子,香姨娘卻是得寵多年的貴妾,把持京城宅院多年。
二房從此,要多事了。
聚八仙裡的宴席沒到三更就散了。
大老爺和大太太並肩把二老爺夫婦送出了園子,轉回頭不鹹不淡地說了幾句話,大老爺就徑自進了浣紗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