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她不能有所助力也便罷了,難道,還要成為負累?而今鼎足之勢,起碼堪堪維持住了暫時的穩定局面,沒有大動兵戈,乃百姓之福。倘若她南歸,慕容衍這個瘋批必然藉此發難,南北必然撕破臉,便連最後一點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了。思量再三,她最後決定留下。她留下,若能拿捏住慕容衍,那自然是未來可期,若拿捏不住,至少也可讓鄭氏忌憚,這就是她為何逼迫慕容衍,定要入後宮,討要名分的緣由。鄭氏不敢大動干戈,傾巢而出也是怕北朝興兵來犯。只要她在一日,鄭氏便要忌憚一分,沈默的實力便能更強上一分,大局,便能更穩上一分。
天下大勢,本就風雲際會,瞬息萬變,便如倘若沒有去歲北都之亂,想必北朝早已興兵南下。眼前之局雖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圖來日。洪流滾滾向前,個人情愛裹挾其中,渺如滄海一粟。
瑾穡一聲嘆息,正泰元年終於在一片嘈雜中,落幕。
***********
自從上回李重晚差點叫樓皇后拉下去砍了腦袋,李重時便忽然意識到,原來,放個屁的末流小官,也是有風險的。於是,他又尋了門路,給這寶貝疙瘩的兄弟尋了個國子學學官的差事。按他的想法來說,他老李吃虧就吃虧在沒讀過書,大字不認得幾個,以前也沒關注過他這兄弟的學業,他常年在外領兵打仗,不過就是隨便把他扔在了學堂裡,如今這紈絝模樣,全然是因為沒有好好讀書明禮的緣故。他哪裡知道,他這寶貝疙瘩的兄弟,早已滿腹經綸,一肚子的真才實學啊!
李重時很滿意,國子學裡都是飽學之士,保不齊,哪個不起眼的,會成為未來宰輔。多跟讀書人親近親近,總歸是好事,而且國子學前不沾前朝的邊,後不沾後宮的邊,清清靜靜,明明白白,這下,總歸安全了吧!
本來,國子學每年於正月望後開學。但是去歲兵火,有些殿閣被損毀,現任皇帝慕容衍為了展示他重視讀書人不落他皇兄後的態度,命匠作監好好修葺一番。國子學校官一見新帝這麼重視,立馬趁機上奏國子學房子不夠住,地不夠寬敞,申請增地擴建。新帝那時剛得了前皇嫂,正心情舒暢,這點小事,大筆一揮,同意了。
嗷嗷喊了好些年,各個司曹衙門跑斷了腿都沒有被同意的上奏居然在新任皇帝這裡輕輕鬆鬆地審批透過了,國子學的老學正感動地老淚縱橫:“今上實乃尊孔奉儒,聖恩浩蕩啊!”
***********
正泰二年三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