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這個訊息,或者說朝中的那些大臣,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將領是否反應了過來。 但就吳三桂自己秘密打聽到的這些訊息裡面來說,這個結果讓他有些細思極恐的感覺。 錦衣衛成立之初是做什麼的,大家都知道。 但如果說成立之初的錦衣衛跟著當時的陛下很強大之外,後續隨著錦衣衛的發展以及各個朝臣,將領,世家對錦衣衛的滲透,讓皇帝對錦衣衛的信任度急劇下降。 同樣錦衣衛的嚴密性也是急劇下降,對於很多位高權重的大臣來說,錦衣衛已經不再是皇帝專屬的情報機構,而是成為了這些大臣們的情報機構。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會出現東廠,西廠這些機構的原因。 根本就在於,皇帝已經不信任被滲透成為篩子的錦衣衛,但為了讓錦衣衛發揮作用,不得不採用以宦官為主體的廠衛來限制錦衣衛,或者執行皇帝的任務。 因為宦官很多都是從小進宮,而他們能夠依靠的也只有皇帝,他們天生要比其他人更加忠誠於皇帝。 但到了現在的錦衣衛在短短的幾年之內被經營成為鐵板一塊,外面再也無法滲透進入,而且內部的很多訊息他們根本無法得知,而且錦衣衛的行動再次變得神秘且不可預知。 很多錦衣衛的成員分部等在他們沒有對外公佈的時候,根本無人知道。這在短短几年之內發生的,這到底得有多可怕的能力才能夠做到? 駱養性如果能做到的話不至於等到這些年,所以,有且只有一個一種可能,那就是陛下插手了,而駱養性真正的站在了陛下那邊。 這些年駱養性做的那些“荒唐事”,吳三桂有所耳聞,但是問題是,錢呢?駱養性搜刮的錢呢?他自己拿了?怎麼可能! 如果錦衣衛能夠被駱養性經營到今天這個地步,那能夠做到這一步的駱養性就不會做出這麼多荒唐事,這本身就是有矛盾的。 所以這才是問題所在。 駱養性的手段不夠,而東廠被交給了王承恩,現在東廠和錦衣衛配合如此緊密,以前的矛盾都沒有了。 這裡面的一切都指向了一個人,那就是陛下! 現在,你告訴我,大明一個藩王造反,並且鼓動秦良玉、許盡忠,許成明等大明可以說是著名的忠臣將領造反,你告訴我大明最大的兩個情報機構不知情? 一點訊息都沒有? 這特麼說出來吳三桂都不相信! 但是如果說錦衣衛他們知情,甚至很多陛下曾經送到巴蜀地區的物資都是故意的……那這玩意想起來才讓人覺得更加恐怖了。 這陛下……簡直深不可測。 這也是為什麼吳三桂會想到陛下前來山海關所說的問題的原因,以及那句話真正的含義. 在巴蜀地區朱建明宣佈造反之後,吳三桂突然腦子裡面就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說……朱建明和陛下是一夥的呢? 造反雖然是離譜了一些,但是造反本身這件事疑點太多了,但如果你將朱建明和陛下猜到是一夥的! 那麼所有的疑點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秦良玉造反,她精忠報國一輩子的人,甚至不惜自己出軍費,自己變賣家產招募士兵來京勤王,你告訴我她七十多歲了造反了? 但是如果是陛下的旨意呢?秦良玉絕對不會在乎自己的名聲,她忠於大明皇室,執行陛下的聖旨有什麼問題?許盡忠和許成明同樣是這個樣子,從一個普通的小隊長一路殺到總兵位置。 執行陛下旨意有問題嗎?為了驗證這個訊息,吳三桂甚至偷偷拜託人整理了前些年朝廷關於官員的任命,尤其是任命的整個過程。 他就發現,不管是許盡忠,許成明,還是秦良玉,馬祥麟等人……都是陛下一手提拔的! 看完這些之後,吳三桂就知道緣故了。 內心的猜測絕對是百分百沒錯了。 那麼問題來了,朱建明跟陛下是一夥的,陛下為什麼造反?這還用說嗎?整個蜀王府和巴蜀地區的所有貴族,士族直接被清掃一空,陛下能拿到多少糧食和銀兩? 但是在京城呢?吳三桂聽聞陛下為了籌集軍費都快要求那些朝臣了,雖然這麼說有些誇張,但實際上已經差不多了。 這中間的差別,讓陛下狠下心不是可能。 而想一想,大明朝現在最大的包袱不就是宗室嗎?我身為陛下,我沒辦法解決宗室問題,那是列祖列宗定下來的規矩,我不可能不孝順。 但是反賊殺得宗室跟我陛下有什麼關係?反賊殺了宗室,我作為皇帝平叛,有毛病嗎? 沒毛病! 誰他媽也不能挑出我的毛病來。 甚至,吳三桂都懷疑李自成也是陛下養出來專門殺人的,不然得話,為什麼李自成剩下十幾個人還能逃了?逃到山裡面就能活?別鬧了。 至少吳三桂不太相信,以前沒仔細想也就算了,現在想想,越想越覺得有問題。 但是如果李自成也是陛下養的,那就一切都解釋的通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