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章 註定記在歷史當中的遷徙

皇太極在瀋陽去世,而朱由檢這裡則是等候在了勳陽,也就是後世的十堰,算是武當山的腳下。 勳陽,設立時間並不長,在大明成化年間設立。而在這之前,是朝廷的封禁之地, 這裡因為群山環繞,處於數個人口大省的交集之地,所以這裡一直以來都是劃歸到各個州府,但一旦朝廷末期,很多流民就開始往這裡的山裡面鑽,然後開墾田地,以圖求活。 因為這裡官兵不好抵達,流民大規模聚集容易產生造反叛亂,所以從元開始,一直到大明成化年間,這裡就嚴禁任何流民等進入。 直到成華年間經歷兩次叛亂之後,朝廷才將這一片區域單獨劃分出來設立勳陽府,算是為了安置這些當地的流民。 迄今為止這裡也算是形成了巴蜀地區前往關外的最重要的關鍵要衝之一。 朱由檢之所以等在這裡,是因為吳三桂帶著十萬軍隊以及至少二十萬的流民就要抵達這裡了。 他們整整走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終於要抵達巴蜀地區了。 說實話,吳三桂的決定雖然讓朱由檢無奈,但不管如何,吳三桂目前來說,都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所以朱由檢肯定是要見一見他的。 日後只要他不犯錯,朱由檢自然也不會秋後算賬。 至少十多萬長城邊軍,二十多萬流民,他路上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都帶來了。 這些流民之所以有如此之多,除了從山海關沿線開始跟隨他們的一些將士們的家人之外,再就是沿途路過的將士們的家人,還有沿途加入的流民。 雖然沿途都是李自成的地盤,但顯然李自成的到來並沒有讓所有的百姓解決生存問題,而很多依然生活著很簡單的百姓,選擇了跟隨大軍前往建明軍的地盤。 畢竟現在建明軍的宣傳已經抵達了整個大明的各個角落,連青藏高原上面都有,這些地方自然也都是聽說了。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後世的很多宣傳策略,也根本想不到,而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很多都是分辨不出來的。 雖然百姓都習慣於求穩,但如果他們活不下去的時候,大部分的百姓又都是很有冒險精神的一批人,他們背井離鄉,不得不為了活下去而踏上未知的道路。 如果說是他們自己的話,他們可能還要猶豫一下,但是吳三桂的大軍以及周圍跟隨著的十幾萬百姓,他們肯定都是打聽過的。 這個機會,不能放過,所以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加入了龐大而遷徙的隊伍,如今,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支龐大的遷徙隊伍終於趕到了勳陽。 “勳陽這裡的已經處理好了嗎?”朱由檢回過頭問道。 “回先生話,已經處理好了,準備接納難民的營地已經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擴大,目前容納二十萬流民沒有任何問題。現在氣候雖然轉涼,但距離天寒地凍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 “漢中和安康,以及成都府等地安置這一批流民的房屋等早已經準備完畢。另外勳陽這裡也可以容納大約五萬流民,相關的村莊也已經建設完畢。” “至於流民吃的食物更是不缺。我們現在儲備的糧食可以說足夠我們麾下人口吃好幾年的。” “接管流民的相關措施也已經準備好了,郎中,藥材也都配備齊全。”勳陽巡撫胡三才開口道。 “做的不錯,根據哨探傳來的訊息,三十萬人估計至少也得持續三四天的路程。吳三桂的五萬精銳軍隊走在最後,最前方的是一批前鋒和流民。等到吳三桂等人趕到之後,秦翼明。” “末將在。”站在朱由檢身後的勳陽軍隊總兵秦翼明開口道。 “等稍後接待完畢先頭部隊之後,你派出三千有經驗的騎兵對整個隊伍進行巡視,如若有需要救治的,重病的,迅速帶著藥材郎中進行救治。”朱由檢直接開口道。 “是!” 當太陽日上三竿的時候,遠處終於傳來了重重人影。 雖然斥候不斷的在彙報著前鋒部隊的進度,但朱由檢等人也在等待,長達接近三千里的歷程,兩個多月接近三個月的漫長路途。 幾十萬人的遷徙,這如果經過幾百年之後,如果沒有了走西口和闖關東,這算不算走西南? 這在華夏漫長曆史上不算是規模最大的遷徙,但這絕對算的上是歷程最長,死亡人數最少,最完整,且最有目的地的遷徙。 吳三桂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談不上乾淨,走了兩個多月,雖然他身為將軍,在經過一些河流之類的時候,也能洗漱一番,但身上的衣服不可避免的肯定是要髒的。 而且吳三桂其實也有機會讓下面的人漿洗乾淨,畢竟他是一個總兵將軍,這點特權不算什麼。 但吳三桂總歸是有一些小九九的,他沒見過朱建明,而這一次千里投奔,對方一口答應接收他們,並且不管是流民,士兵都接收。 並且如果他們需要支援的話,對方還願意派出士兵進行支援。 但吳三桂拒絕了,他們十萬精兵也確實是不需要支援,李自成的大軍現在自顧不暇,地方部隊根本沒有人敢得罪吳三桂的,他們經過購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