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拿下緬甸還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他已經拿下的不僅僅是緬甸,還包括了馬來半島,你還別說,當初盧象升彙報的那個他隆,真的是說到做到。 在盧象升沒有繼續追擊之後,他直接將馬來半島打下來,然後轉交給了盧象升,請求跟建明軍之間的和平。 盧象升也給他回信了,說看在他這麼努力的份上,可以暫時不攻打他,但是如果將來有一天建明先生重新統一大明,到時候可以給他一個歸降大明的機會。 反正盧象升就是這麼說的,也沒有遮掩將來要將對方徹底拿下的野心。 至於對方怎麼想,那盧象升就管不著了,反正他隆現在是打不過盧象升,雙方之間有著絕對的實力碾壓。 所以他隆不管有什麼想法,他都只能是憋著,或者在他看來,建明軍統一大明還需要很久很久。 目前來說,他隆也沒有繼續東進的想法了,而是直接窩在了後世泰國那一塊土地上,那裡也有著大量的平原可以種植糧食,而且還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可以種植水稻。 盧象升給他發了可以說是未來通牒之後,他倒是也沒有中斷跟他隆的聯絡,而是直接還跟對方做起了生意,他可以給對方提供大量的茶葉、瓷器、絲綢等等,用來換取糧食。 當然,這個價格跟建明軍內部的價格就不一樣了,在工業化生產之後,瓷器和絲綢的利潤,建明軍大概在百倍左右。 除此之外,盧象升已經開始在後世的仰光附近開始建設大型的港口以及船廠。 這也意味著最重要的馬六甲海峽對大明來說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當然這是馬六甲海峽在別人的掌控之中,它如果在大明的掌控之中,那自然更是好事。 緬甸的發展對於後續控制整個東南亞,南亞群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馬來半島也拿下之後,新加坡肯定還是要發展的。 凡是後世能夠在世界航運歷史上發展起來的重要港口,是有其必然性的,這種答案早就放到了那裡,朱由檢自然是會去抄的。 控制了這裡之後,只要大明的下一代戰艦研發出來,那麼整個南亞,包括大洋洲都是大明的國土輻射範圍之內。 而這些地方將會為大明提供大量的後勤物資資源,同樣也會有大量的移民前往這些地方。 但目前來說,積攢力量自然是必須的,外界的人先讓他們玩著,如果還能發展一年的話,這意味著建明軍的步槍至少可以生產一萬到兩萬支。 具體生產多少,取決於小規模用於焊接切割,鑽頭的特種鋼材生產速度有多快,工業化的規模有多快。 而這些又跟化學是息息相關的,朱由檢已經儘量開始普及化學知識了。 不得不說,大明的科學技術方面其實這個時期並沒有比主流科學技術落後多遠,雖然說在理論整理等方面有所差距,但實際上現在依然可以追的上。 尤其是很多工匠都是基本識字的,這裡就不得不再提到這些世家士族的貢獻了。 除了大明朝廷養活的這些工匠之外,朱由檢現在蒐集出來的相當一部分工匠都是依附於這些世家,士族的私人家族的工匠,或者是為他們賺錢的工匠。 而這部分工匠都是讀過書識字的,他們有較好的條件,從宋應星所編寫出來的天工開物就知道,這個時期的工匠其實也出現了部分總結科學道理的人。 只不過剛好約上了王朝交替,然後到了清朝時期沒過多久就開始閉關鎖國,不太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這種苗頭迅速被撲滅了。 而朱由檢的出現反而加速了這種苗頭,這也是朱由檢抵達巴蜀地區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面,大明的科學技術進步如此之快的原因。 崇禎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皇帝皇太極突然暴斃身亡,因為他死的太過於倉促導致沒有留下任何遺詔,而且豪格也並沒有被立為太子,所以一時間整個大清瞬間陷入內亂。 原本因為李自成接手山海關一線,導致大清認為有了入主中原的機會,接連不斷的在山海關沿線試探,這幾個月的時間給了李自成軍隊極大的傷亡和騷擾。 主要就是騷擾是最多的,因為李自成軍隊還沒有足夠多的哨探進入關外,所以每次清廷軍隊進攻的時候,雖然有烽火等作為傳訊,但不知道敵人的數量多寡,救援部隊該派遣多少都是一個問題。 這就導致大量的李自成軍隊一直都是疲於奔命。 而在這種疲於奔命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大量跟大明守軍作戰經驗的清軍趁機抓住了好多幾次機會,賺了不少便宜。 也就是有長城天險,不然李自成的軍隊早就崩潰了。 甚至清軍還好幾次引誘李自成軍隊出城,趁機消滅了將近一萬李自成的軍隊。 如果不是後來李自成軍隊學乖了,堅決不離開長城防線,估計還得繼續吃虧。 也正是因為清軍和李自成軍隊一直在作戰,當皇太極突然病死的訊息傳來之後,一直身在前線的豪格立刻撤軍返回盛京。 同樣在參與戰爭的多爾袞也同時進入了一系列的準備爭奪權利的鬥爭當中。 而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