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軍自從永安突圍後,在湖南境內縱橫馳騁,勢如破竹,全靠各地會黨的協助。湖南巡撫張亮基有一份奏摺,對這種情形有詳細記述:“湖南各州縣,盜賊會匪,在在充斥。前此粵賊一入永州,即有衡、永、郴、桂各處土匪,潛赴賊營,為之引導,以故數千裡外山峒之寇,深入內地,毫無格沮。”
▲虹橋▲書吧▲BOOK。
第4節:大國的迷失(4)
當太平天囯向南京挺進時,上海的天地會、小刀會、百龍黨、羅漢黨等幫會組織在劉麗川領導下,以小刀會名義舉行聯合大暴動,佔領了上海及附近地區。劉麗川為了與太平天囯結盟,曾致函天王,懇求他“早命差官荏任,及頒佈賜譽黃,以順民心,以慰民望。並表示臣不勝懇切待命之至。”天地會本來是奉少林和尚為祖師的,為了迎合洪秀全,劉麗川甚至主動宣告奉基督教為正宗,斥佛、道二教為“邪教”。
可惜妾有情郎無意,劉麗川的熱面孔,貼上了洪秀全的冷屁股。天王對劉麗川同鄉的懇求佯佯不理,對小刀會被圍攻,袖手旁觀。小刀會在與天京近在咫尺的上海苦撐了18個月,結果望穿秋水,援兵不至,彈盡糧絕,只能棄城而逃。劉麗川在突圍過程中被殺,小刀會起義遂以失敗告終。由於內訌不息,政治腐敗,太平天囯迅速由盛而衰,陷入困境。清軍對南京展開夾擊,英美僱傭軍“常勝軍”也傾力助攻。1862年,忠王李秀成回援天京,苦戰月餘,無功而退,解天京之圍失敗。1864年2月,天京被合圍。其後苦苦掙扎數月,終不能挽回敗局。6月1日,天王洪秀全自殺身亡。7月,曾國藩統領湘軍攻破天京城池,取得了鎮壓太平天囯的勝利。
曾國藩不過一介書生,服膺程朱理學,一肚子道德學問,卻不是帶兵出身的。他與太平軍作戰,也不見得如何高明,三番四次陷於喪師辱命的險境,幾度企圖自殺。但氣勢如虹的太平天囯,又的確是被湘軍打敗的。
那麼,湘軍究竟是一支怎樣的軍隊?
清代的軍隊,分中央軍和地方軍兩大類,中央軍即八旗軍,而地方軍則是綠營。無論哪個行省的軍隊都叫綠營。但從湘軍開始,出現以地方名命名的軍隊,後來又出現淮軍,這種以地方命名軍隊的做法,一直延續到民國。清末民初地方勢力的空前膨脹,就是從湘軍崛起開始的。
歷史學家恆論,湘軍是曾國藩的私家軍。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湘軍可分為兩部分:上層湘軍與下層湘軍。上層湘軍以曾國藩為核心,籠絡著一班極有頭腦,極有才能的文武幹才,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曾國荃、郭嵩燾、彭玉麟等人,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都是建功立業的人物。而下層湘軍,則完全為另一個世界,那裡是哥老會的天下,奉行的是“十款十要”的幫規會律,由龍頭、香長、刑堂、護劍、插花、巡風等各級頭目層層嚴密把持,在營就是官軍,出營就是盜賊。即使曾文正公也奈何不了他們。
哥老會及結拜兄弟等,在湘軍中懸為厲禁,違者立斬,但這並不能防止無孔不入的哥老會。以致軍中官弁勇丁,幾乎全是會黨,下級見上級,均以大哥稱呼。由於會黨勢力太大,長官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為了控制下屬,只好自己也加入哥老會,做個小頭目,以致“楚師千萬,無一人不有結盟拜兄弟之事。”
BOOK。▲紅橋▲書吧▲
第5節:大國的迷失(5)
熟讀聖賢之書的曾國藩,不僅未能把哥老會從湘軍中清除出去,相反,哥老會迅速壯大,幾乎成了湘軍的地下統帥。士兵們白天聽長官的,晚上聽龍頭大哥的。湘軍就有這樣的記載:“其(哥老會)頭目或當散勇,而營官、百長之資格有轉出其下者。晝則拜跪營官、百長之前”,到了晚上,幫會頭目升座,“營官、百長反從而跪拜之,予杖則杖,予罰則罰,無敢譁者”。 後來的研究者亦認為,哥老會“使湘軍內同時存在兩套組織系統”。 白天湘軍是朝廷的軍隊,到晚上就成哥老會的軍隊了。
曾國藩無可奈何地指出,士兵之所以熱衷入會,原因有二,“一曰在營會聚之時,打仗則互相救援,有事則免受人欺;二曰出營離散之後,貧困而遇同會,可週衣食,孤行而遇同會,可免搶劫。因此,同心入會。” 既然禁而不止,曾國藩只好改為“只問匪與不匪,不問會與不會”,換言之,只要不犯事,結會樹黨也“雖實不坐”了。
湘軍實質上是一支以哥老會為骨幹的軍隊。此為人所共知的事實。太平天囯與其說被朝廷所打敗,不如說是被哥老會打敗的。太平天囯的興亡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