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毛澤東認為這是瞭解社會情況、大眾情緒和宣傳黨的主張的極好機會,在繁忙中抽出許多時間接見來訪人士。

梁漱溟是中國鄉村建設派的領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到延安後,就抗戰前途和階級鬥爭等問題同毛澤東交談了八次,每次時間都在兩小時以上,最長時通宵達旦。半個世紀後,梁漱溟還能清楚地回憶起同毛澤東交談的情景:“他說得頭頭是道,入情入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這樣說,幾年來對於抗戰必勝,以至如何抗日,怎樣發展,還沒有人對我作過這樣使我信服的談話,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文章。蔣介石的講話、文告,我聽過、看過多次,個別交談也有若干次了,卻沒有像這一次毛澤東那樣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對階級鬥爭等問題,雙方有著不同看法,毛澤東並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梁漱溟說:“他不動氣,不強辯,說話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語。明明是各不相讓的爭論,卻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談。”(60)

毛澤東會見平民教育會派來延安參觀的諸述周時說:政治問題,主要是對人民的態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還是站在老百姓的頭上壓迫他們,只要和他們接近,和他們打成一片,他們自然相信你,隨你要他們的錢,要他們的命都可以辦得到。只要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何愁沒有人上前線,何愁沒有人抗戰?(61)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七日,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從前線返回內地途經延安時,受到毛澤東和延安軍民的熱情歡迎。毛澤東就合作抗戰等問題同他廣泛交談。這次延安之行對衛立煌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陪他同行的秘書趙榮聲回憶道:“自此以後,衛立煌對於延安出版的書籍、雜誌看得多些了,不只是看看標題,而且翻閱一部分文章。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叫我陪他細讀七月七日發表的毛澤東同志的名著《論持久戰》。這本書不但對於衛立煌的‘速勝論’、‘唯武器論’等頑症有很好的療效”,而且使“衛立煌對於八路軍打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深入敵後建立根據地有所理解、有所同情了”。(62)

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前途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五月十一日,毛澤東會見國民黨老黨員施方白,就這些問題作了回答。第二天還為他題寫贈言:

“中國目前階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徹底戰勝日寇與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將來階段一定要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即實現更進步的更完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這兩個革命都要堅持統一戰線政策,只有好好團結一切革命勢力於統一戰線裡面,才能達到目的。”(63)

來延安訪問的人中有一些外國朋友,毛澤東非常重視同他們的交往。

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是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一九三八年三月底,為了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白求恩率領加美醫療隊到達延安。毛澤東在會見時熱烈支援他建立戰地醫療隊的提議。後來,白求恩赴晉察冀邊區工作,在一次為傷員施行急診手術時受感染而逝世。毛澤東十分悲痛,寫下著名的文章《紀念白求恩》,高度讚揚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有些美國軍人對延安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埃文斯·卡爾遜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去延安前說:“如果我能親眼看看,我就能證實真實的情況。”(64)一九三八年五月,卡爾遜到延安,同毛澤東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毛澤東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毛澤東還會見了大批中外記者,其中包括英國記者貝特蘭、美國記者王公達、中國記者舒湮、鄧靜溪等。毛澤東向他們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戰的形勢、前途,以及八路軍、游擊戰爭在持久戰中的重要作用。一位記者這樣評論毛澤東:“他的外表很像樸實的農夫,但他的舉止卻似文雅的書生”,同毛澤東談話“聽起來似乎覺得‘平淡無奇’,過後想起來卻又‘雋永有味’”。(65)事後,這些記者將延安之行中看到的情況介紹出去,毛澤東被國內外愈來愈多的人所瞭解了。

①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的電報,1937年9月25日。

②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頁。

③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的電報,1937年9月25日。

④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370、375、388頁。

⑤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370、375、3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