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分析所證實,然證實這一歷史成果的科學家,卻堅持宣佈玻璃為西方起源,中國上古玻璃是仿製西方。其荒誕若此,夫復何言!目下,這一荒誕宣佈已經沒有科學史家相信了,但許多迷信西方的中國民眾卻還是相信著,傳播著。相關資訊可登入中國玻璃網等查詢。
②鮫魚,即鯊魚。
七、北上九原: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
從之罘島再度西進前,嬴政皇帝在行營舉行了一次大臣會商。
依大巡狩的慣例,離開琅邪臺北上便是踏上了歸途。一則是舊齊濱海地帶是皇帝兩次巡狩都來過的,不會再有大型宣教典禮;二則是皇帝大臣皆有不適之感,天氣又越來越熱,一進三伏酷暑,白日幾乎難以行軍了。所以,一離開之罘島李斯便做出了回程部署,將少府章邯做了夏日行軍的前導,下令章邯率一千鐵騎先兩日上路了。因為,若從之罘島地帶歸返咸陽,則路徑很直接:之罘——即墨或臨淄——鉅野澤——大梁——洛陽——函谷關——咸陽。這是齊國通向中原的傳統官道,此時已經是帝國馳道之一,路況好速度快,又不過黃河,故此需要先行人馬預為安置護衛、救治並駐屯地等事項;而章邯軍政兩通,擔此重任再合適不過。就當時的事實說,嬴政皇帝在琅邪、榮城業已兩次發病,所有的大臣將軍都認為皇帝該踏上歸程了;若此時果然能按照預定的大巡狩路線行事,從之罘島南下回咸陽,自當安然無事。
大臣們沒有料到的是,皇帝竟然要北上巡邊!
皇帝的理由很簡單,又很充分。昨日午後九原傳來捷報,蒙恬軍第二次反擊匈奴獲得了很大的勝利,長驅直入匈奴單于庭,頭曼單于僅率數萬殘部遠遁而去;如此煌煌勝仗,皇帝須得再度北上巡邊犒賞將士,並督導東部長城早日竣工。昨日捷報人人皆知,行營還很是狂歡了一陣。皇帝如此決斷,似乎也無可非議。然則,皇帝大巡狩的行程歷來都是事先籌劃好的,如此大的巡邊舉動,事先從未宣示而由皇帝臨機動議,本身就透著幾分神秘。再說,即或是臨機改變,至少皇帝也當與總司巡狩事務的丞相事先會商而後再議決部署,然看今日情形,丞相李斯似乎也是事先一無所知。如此情形之下,大臣們一時忐忑起來了。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錯愕不已的李斯,久久愣怔著沒有說話。鄭國胡毋敬頓弱楊端和幾位大臣也大覺意外,都是相互觀望,一時默然了。
“諸位毋得疑惑。”嬴政皇帝笑道,“自來大戰無定期。朕也想不到,九原軍能在如此大熱天有如此大勝仗。昨日,朕本當與丞相會商,卻又埋在公文山裡沒有拔得出來,在書房裡困得睡了過去。一覺醒來,已是四更。於是,今日索性一起說了。否則,又得耽擱一日。”
“老臣以為,陛下決斷得當。”李斯立即支援了皇帝。
“老臣以為不然。”素來寡言的鄭國說話了,“皇帝陛下在琅邪已經發熱,一路未見痊癒跡象。目下正逢酷暑,又將入伏,再度跋山涉水北上巡邊,只怕不利於陛下病體。二次大勝匈奴固然可喜可賀,然不能冒此風險……”
“老令啊,朕好多了。昨日觀射大魚,朕不是自家登山的麼?”
“陛下,老臣附議鄭國之意。陛下不宜北上。”胡毋敬憂心忡忡。
“頓弱亦贊同老令之意。”
幾個大臣,只有衛尉楊端和沒有說話了。誰都知道,楊端和最是穩健,是秦軍大將中最唯軍令君命是從的一個,與王賁李信大有不同。所以,楊端和軍旅資望很深,卻歷來都是副將。目下楊端和雖身為衛尉位居九卿,也是正職,然卻直接聽命於皇帝,還是不用他獨當一面。是故,誰也沒指望他會說話。
“陛下,末將也以為,北上不妥。”誰都沒有料到,楊端和也說話了。
“衛尉得說個道理出來。”頓弱之激發神色,顯然要寡言的楊端和多說話。
“沒甚道理。末將只覺得心下不踏實。”楊端和平平淡淡。
“有甚不踏實?諸般大事都很順。”頓弱又追了一句。
“末將唯陛下之命是從。”楊端和不理會頓弱,一句見底了。
“諸位,此事不須再議。”嬴政皇帝語氣淡淡,可誰都聽得蘊藏著一種不容商量的果決,“出行日久,誰沒個發熱發冷?兩位老令不是也疲累不堪,略有不適麼?朕也一樣,過幾日自然會好。還有太醫在身邊,誤不了大事。再說,諸位果真不想看看萬里長城?頓弱,長城東段全在舊燕之地啊!”
“萬里長城誰不想看?老臣多少年故里心願也!”
“敢問陛下,對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