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謀之士,善決之主,孰難?”
“各有其難。善謀在才,善決在天。”
“善決在天,何謂也?”
“決斷之能,既在洞察辨識,更在品性心志。性柔弱者無斷,此之謂也。是故,善決之雄才,既須天賦悟性,否則不能迅捷辨識紛紜之說。更須天賦堅剛,否則必為俗人眾議所動。故,善決在天。陳勝敗如山倒,正在無斷也,正在從眾也。商鞅有言,大事不賴眾謀。一語中的也。”
“先生與張良,孰有高下?”項梁忽然笑了。
“果真善謀之士,素無高下之別。”老范增一臉肅然,“世人所謂高下者,奇謀成敗與否也。然謀之成敗,在斷不在謀。故,無謀小敗,無斷大敗。譬如老夫謀立楚懷王之後,張良亦謀立楚懷王之後。劉邦聽之當即實施,業已在月餘之內訪查出楚懷王之孫。項公聽之,則直到日前劉邦來拜方有決斷。此間之別,在老夫張良乎?在項公劉邦乎?”
第一次,項梁大大地臉紅了。項梁素來桀騖不馴,輕蔑那些出身卑微的布衣小吏,更輕蔑那些粗俗不堪的農夫,若非大亂之時迫不得已,項梁是根本不屑與這些人坐在一起說話的。然則,老范增一個簡單的事實,卻使他與劉邦這個小小亭長立見高下之分,項梁很覺得有些難堪。但項梁畢竟是項梁,血戰亡國流竄多年的血淚閱歷使他至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奇才名士是沒有阿諛逢迎的,不聽其言只能招致慘敗。是故,項梁雖然臉紅得豬肝一般,還是起身離案,向老范增深深一躬:“項梁謹受教。”
當夜,項梁設定了隆重而又簡樸的小宴,請來范增尊為座上大賓。項梁鄭重其事地教侄兒項羽向老范增行了拜師禮,且向項羽明白言道:“子事先生,非但以師禮也,更以子禮,以先生為亞父也。自今而後,先生為項楚之管仲,子必旦暮受其教誨也。子若懈怠,吾必重罰。”項羽恭謹地行了大禮,范增也坦然接受了項羽的大禮,三人飲酒會商諸事直到三更方散。從此,老范增融入了項氏勢力軸心,成了項梁項羽兩代主事者唯一的奇謀運籌之士。
三日後,章邯之秦軍前部北來。依照前日與范增會商,項梁派出了新近投奔的陳勝軍餘部兩員大將朱雞石、餘樊君率部先行阻截秦軍,而沒有派出自己的江東主力。老范增說,這是“借力整肅”之策,既可試探秦之刑徒軍戰力,又可試探張楚餘部戰力。若張楚餘部戰事不力,更可藉機整肅大軍聚結戰力。果然,兩軍開出百里外迎戰秦軍,當即大敗:餘樊君當場戰死,朱雞石率殘部逃到胡陵不敢迴歸覆命。
項梁大怒,當即率一軍向北進入薛郡,圍住胡陵依軍法殺了朱雞石,重新收編了張楚軍的流散餘部。
之後,項梁又納范增的“別攻”奇謀:立即派出項羽親率江東主力一萬,輕兵飛騎長途奔襲章邯秦軍的中原糧草基地襄城。此時,項梁軍主力在東海郡的下邳屯駐,襄城則遠在潁川郡的南部②,兩地相距千餘里,孤軍深入無疑具有極大的冒險性。老范增的說法是:“方今諸侯戰心彌散,唯一能鼓起士氣之法,便在顯示我軍戰力。若能以奇兵突襲秦軍後援,則無論戰果大小,必有奇效也!”項羽戰心濃烈,立即請命以輕兵飛騎奔襲。項梁反覆思忖,也只有項羽之威猛可保此戰至少不敗,便在一番叮囑之後派出了項羽飛騎。
項羽飛騎沒有走泗水郡陳郡之路西去,因為這是章邯軍迎面而來的路徑。項羽走了一條几乎沒有秦軍防守的路徑:北上取道鉅野澤畔的齊魏馳道,向西南直撲襄城。此時,章邯大軍全力追殺楚地反秦義軍,潁川郡的後援城邑只有數千人馬防守,襄城全城軍民也不過三萬餘人。猝遇流盜來攻,又聞楚人復仇,襄城軍民拼死抵禦,項羽軍竟五七日不能下城。項羽暴跳雷吼,親執萬人敵與一碩大盾牌飛步登上一架特製雲梯,硬生生在箭雨礦石中爬上城頭,雷鳴般吼叫著跳進垛口,從城頭直殺到城下再殺到城門開啟城門,一路殺得血流成河屍橫絆腳。飛騎人城,項羽想也沒想便狠狠吼了一聲:“屠城!全城人眾趕人護城河坑殺!一個不留!”於是,這支楚軍飛騎四散驅趕全城剩餘人口,兩萬余男女老幼全數被趕下護城河淹死,而後再填以磚石泥土徹底坑殺。
列位看官留意,項羽殘暴酷烈乃中國歷史第一人。《史記》載,短短數年,項羽共有六次大屠殺並縱火大掠。這是項羽第一次屠城坑殺暴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坑殺全城平民的暴行,其酷暴狠毒令人髮指。大約僅僅兩個月後,項羽與劉邦一起攻佔城陽,再次“屠之”,這是史料明確記載的項羽第二次屠城。僅僅一年多後,項羽第三次大屠殺,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