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明?若指前者,落後無疑。然在事實上,早秦文明卻絕非後人爭論的秦文明,大約也不會是此等理念持有者所謂的秦文明。若指後者,則顯然有違歷史事實——在歷代評判言論中,沒有人將早秦文明作為否定物件,而只明確地否定戰國秦文明與帝國秦文明。同時,也有違高階文明時代的普遍共識——當代歷史認知中的秦文明,沒有人理解為早秦文明。這裡的混亂是:說者將商鞅變法之前的秦文明與商鞅變法之後的秦文明不作區分,囫圇地以秦人族群發源地為根基,將早秦文明看做戰國秦文明與帝國秦文明,又一體認定為落後文明。
我們需要強調的一個基本認知是:凡是涉及秦文明評判的歷史論著或民間認定,人們所說的“秦文明”,一定是變法之後的戰國秦文明與一統華夏後的帝國秦文明,而不是早秦文明。若將這兩個時期的秦文明都看做“落後文明”,而將這兩個時期的山東六國文明看做“先進文明”,那就是明白無誤地脫離了高階文明時代的基本歷史價值觀,不是這裡要澄清的問題了。
二則,秦人族群起源。這個問題之所以基本,在於它是秦為“落後文明”這一論斷的根基。秦人究竟起源於東方華夏,還是本來就是西方戎狄?在當代中國民族史學界有爭論,在當代歷史學界也有爭論。然則,在此前的中國歷史上卻大不相同:隋唐之前基本無爭論,隋唐時期始有“秦人起自西戎”說出現。從問題本身說,《史記》明確記載了秦人族群的起源與遷徙,明確認定:秦人是大禹時代的主要治水部族之一,始祖首領是大業、大費(一說伯益);商滅夏的鳴條之戰,商人與秦人結盟,秦人尚是參戰主力之一;殷商中後期,秦部族成為鎮守西陲的軍旅部族,蜚廉、惡來是其首領;西周之世,秦人不願臣服周室,流落西部戎狄區域,後漸漸歸附臣服於周;西周末期的鎬京之亂,周平王敦請秦人勤王救周,秦始成為東周的開國諸侯。認真分析史料,秦人族群的歷史足跡並不混亂,司馬遷的記載很清楚,甚或連秦族的分支演變都大體一一列出了。
春秋之世,秦國尚不強大,故以“蠻夷”指斥秦國者不是沒有,然實在極少。即或有,也並非起源確指之意,而僅僅表示一種輕蔑。戰國之世,秦國在變法之後強大,指斥秦人為“蠻夷”者遂驟然增多。然就其實質論,如同“虎狼說”一樣,都是洩憤罵辭,而非認真確指。在中國歷史上,此等基於邦國族群仇恨而生出的相互攻訐現象多多。最早者,便有周族罵商族為“戎殷”、“蠢戎”;其後的南北朝人,又相互罵為“北虜”、“島夷”;春秋戰國時,中原渚侯則罵楚為“荊蠻”、秦為“戎狄”等等。若以此等言辭作為族群起源之評判依據,殊非偏執哉!唯其如此,西漢之世為秦立史,秦人的起源與遷徙歷史,根本不是疑點。司馬遷作史的原則是“信則存信,疑則存疑”。對一個西漢持否定評判的先代族群,若有如此重大的“非我族類”的事實,豈能不如實記載?姑且不說事實,即或是疑點,司馬遷也必會如實記載下“人或曰”之類的話語,以期引起人們注意。然,《史記》中卻從未見此等跡象。顯然,秦人是否中原族群,直至西漢並無大的爭論。其後直至隋代,也沒有大的爭論。秦人族群被“認定”為西部戎狄,僅僅只是起自唐代。如前所引,《隋書》中方有“秦人起自西戎”之說。分析歷史,這顯然是唐人的政治需要:以秦族起源類比於起自北周胡族的隋,影射隋之短命如秦而已。此歷史惡習也,並無基於事實的公正探究立場,不當為憑。
秦族起源問題之爭論,恰恰是在當代濫觴了。歷史學家蒙文通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秦人戎狄”說,並以《秦之社會》及《秦為戎族考》論證,推定秦族群與驪山戎皆為“犬戎”。之後,隨即出現了“秦人東來”說,以衛聚賢、黃文弼等的《中國民族的來源》、《秦為東方民族考》為代表,認定秦人為中原族群。後一論說,自不待言。以蒙氏“秦人戎狄”說而論,實則是依據史書中的種種零星言論推演而成。這種推演,曾被近年故去的著名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批評為:“蒙氏以此為據,殊屬偏執。”
作為學術研究,學人持何觀點,原本無可厚非。我們要說的是:原本不是問題的秦人族群起源,何以突然竟成了問題。僅僅是那些上古史書中的星星點點的攻訐言論起作用麼?果真如此,《史記》中對楚族也有“荊蠻”“南蠻”之說,更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攻訐,如何楚人起源不成其為問題,從來沒有引起過大規模的爭論?當“落後文明”說與“秦為戎狄”說聯結起來的時候,我們的歷史意識中潛藏的一種既定的東西才彰顯出來:“落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