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百畝森林地圖”插畫,你能想象得到,“百畝森林”其實也是作者當時居住的周邊環境的寫真,也就是環繞著Cotchford 農莊的那片名為Ashdown的森林。地圖上標註了噗所住的樹屋、克里斯朵夫·羅賓的樹屋、貓頭鷹的房子、小豬皮傑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媽媽和小豆的住所,甚至還有故事中提到的發現“北極”的地方。這個獨立的世界彷彿早已存在在那裡,居住在其間的每一個人和動物,彷彿也和外界毫不相關地過著他們自己簡單快樂的生活。

但是情況卻並不是這麼簡單,當故事一步步展開,所有的角色都陸續登場後,這個獨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畫面。有人憨厚愚鈍(例如維尼熊),但卻總能逢凶化吉,招人喜愛;有人膽小謹慎卻又好大喜功(例如小豬皮傑),結果卻常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憫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憂鬱的世界中(例如毛驢咿呦);有人滿腹心機(例如野兔),最後卻搞得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人喜歡擺出一副學究形象(例如貓頭鷹),卻又總是不懂裝懂;還有現實生活中操心柴米油鹽的平凡家庭婦女(袋鼠媽媽)和頑皮天真的幼齡兒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羅賓在故事裡已不再是個兒童形象,反而更像是這個“百畝社群”的領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了成人的關愛和冷靜,會在你氣餒的時候給你鼓勵,會在事情最困難的時候及時出現,幫你解圍。與此同時,他也保留著孩童的語言和行為方式(例如帶領所有的動物去尋找“北極”)。作為一部兒童讀物的作者,米爾恩並沒有狹隘地把眼光放在兒童單純的心靈世界中,他試圖透過“百畝森林”裡的居民來對照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居民,講述這些動物們的故事,其實也是在講述人世間的故事,或者說,現代社會里成人世界的故事。

說到這裡,有必要談一談米爾恩本人的經歷。米爾恩因《小熊維尼》而成為聞名於世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本人卻並不滿於這個名聲,因為他的個人志向是成為一名成功的劇作家。從小米爾恩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數學天賦,進而就讀劍橋三一學院研究數學,但他卻在同時為該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寫文章,最後擔任了《Granta》的編輯。畢業後,米爾恩加入了英國以譏諷時事著稱的雜誌《Punch》,擔任編輯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期間米爾恩服役於英國皇家沃裡克郡軍團,在此之前他已經開始創作劇本。1917年,他將自己在服役期間發表的一部兒童劇改寫了一本兒童詩集《從前從前》(《Once Upon A Time》)。對此他本人的評論是:“沒人搞得清楚這是給兒童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暫時讓我們忘記戰爭。”也許正是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米爾恩和很多20世紀初的作家一樣,開始無比嚮往和緬懷孩提時代純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經說的——“兒童的書是一定要寫的,不過不是為了兒童,而是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兒童詩集《我們非常小的時候》(《When We Were Very Young》)在英國出版後,立即贏得英美評論界的一片讚譽。1926年,在兒子克里斯朵夫·羅賓6歲時,米爾恩著手創作這兩本不朽的兒童名著《小熊維尼》和《維尼角落的家》。這兩本書為米爾恩帶來了巨大的名聲,但他卻在1928年後停止了兒童文學的寫作,轉而投身於神學辯論法。1938年,56歲的米爾恩發表了一部自傳《現在已經太遲了》(《It’s Too Late Now》),根據兒子克里斯朵夫·米爾恩的說法,米爾恩在自傳裡對於“小熊維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頁。由此不難看出,《小熊維尼》這套兒童故事書倒更像是米爾恩無心插柳的結果。雖然他一生出產了數量眾多的戲劇和小說,其中卻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維尼》那樣引起世人矚目。然而,也許能讓米爾恩內心裡獲得些許安慰的是:他在兒童文學之外的寫作經歷,竟也不由自主地滲入了他筆下的百畝森林中——他所擅長的譏諷調侃,他所喜愛的戲劇化表現形式,這些特徵都轉變成了天真無邪的筆觸,散佈在《小熊維尼》的角角落落。

譯後記 回到兒童時代(2)

正因如此,米爾恩創造的那頭沒什麼腦筋的熊,以及百畝森林裡的所有性格各異的動物們,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樣跌宕起伏的戲劇。戲劇離不開巧合,《小熊維尼》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簡單短小,但卻不乏巧合。例如維尼幫咿呦找到尾巴的那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