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了,朋友可以敬酒,不是比酒;年紀小的必需乾杯,老的隨意意思一下即可。因此,我並無必須立即戒酒的後顧之憂,而是要考慮根據身體狀況逐年減量的舉措。

世界各國,人們飲酒的習慣是大致相同的;但飲酒的方式,差別很大。我們中國人喝酒大抵都是在飯桌上,邊吃菜邊喝酒,飯吃好,喝酒也就自然結束了。日本人在餐桌上吃和食、喝清酒,吃飽肚子後,就轉移到酒吧繼續喝洋酒,或是到卡拉OK廳邊唱歌、邊喝洋酒,往往要鬧騰到半夜方才盡興。美國的西餐,每人點一道菜,牛排、魚排等任選一樣,麵包、黃油、乳酪隨量自取,營養價值應是足夠了,但太過簡單,缺少大家一起鬧酒的佐料和條件,大抵每人一杯啤酒,自吃自飲,沒有一起喝酒的氣氛和心情。即便是中國人自己一家人去西餐館用餐,可以相互交換每道菜都嚐嚐,但總的說來還是比中國選單調多了。對美國人的飲酒方式,我基本上還是不很瞭解的,還未能、也沒有必要融入到他們的生活圈內去。美國人似乎是不傾向在餐桌上飲酒的,大多數的中小餐廳是禁止銷售酒類飲料的,少數有酒供應的餐廳,酒價大約是超市銷售價的10倍,因此,大多數人也都不願意花這冤枉錢在餐廳喝酒。美國酒吧很多,聽聽音樂、跳跳舞,再喝點小酒,也是一種喝酒的方式,我們不習慣,也沒有嘗試過這種喝酒的方式。雖然我也去過幾個國家,其實還是孤陋寡聞得很,在國外如果沒有嚮導,通常是不敢自己隨意走動的。89年,有一次一個旅居秘魯的臺灣客戶,在利馬帶我們去了一家地方風味餐館,喝大扎浸泡著什錦水果的果酒,吃燒烤食品,味道好極了,尤其是其中的烤羊腰子;回國後,我多次點烤羊腰子吃,想回味一下那種美味,但相去甚遠,總是令人失望,可能環境和氣氛都不相同,也是一個原因吧。在不經意之間品嚐到的美食果酒,留在心裡念念不忘,這在我也是很少有的事,很有意思。喝點酒,不過量,體會一下各地不同的風俗民情還是一件頗有興味的樂事。

另外,什麼場合,喝什麼酒,和就餐的品種、方式很有些關聯和講究,例如,吃日本和食,喝清酒就很合宜;如果享用中華料理,也喝日本清酒,就有些不合適了。86年我們初次訪問日本時,客人們總喜歡為我們安排中華料理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