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張傑終於開勸:

“張老爺,您如果肯降大清,富貴功名,即可立致!”

張煌言臉色一變,起身斥責:“這等事豈可與我講,我惟求速死而已!”言畢離席。

清官清將,皆離席恭送,沉默久之。

張傑下令,將張煌言與被俘諸人軟禁於豪宅之中。

這些清朝的文官武將之所以不甚堅勸張煌言降清,在於他們學深知這位張先生的大義凜然。因為,早在先前相互往來的書信中,張煌言已經明白無誤地表示了自己的堅定信念。

〃執事(指清朝總督趙廷臣等人)為新朝佐命,僕(張煌言自指)為明室孤臣,時地不同,志趣亦異。功名富貴既付之浮雲,成敗利鈍亦聽天之命。寧為文文山(即文天祥),決不為許仲平(即南宋末降元的許衡);若為劉處士(即南宋末降元的劉秉忠),何不為陸丞相(即陸秀夫)乎!”

遭受軟禁期間,張煌言欲絕食,其參軍羅倫又勸:“大丈夫死忠,任其處置,死得分明即可。張公您該吃吃,該飲飲。”

這位羅倫,本是鎮江書生,南京之役時,開始追隨張煌言。鄭成功敗走之際,他曾駕一吐小舟追趕海舟,登船苦勸:“您兵勢尚強,奈何因小小挫敗即奔。清兵勝後必驕怠,如果您現在回帆反擊,定破南京。”喪膽落魄之餘,鄭成功不聽,令人把羅倫挾去。羅倫當時在船上頓足號慟,士眾感動。有這樣的忠貞之士陪伴,張煌言肯定心中更感安定。

被俘期間,張煌言終日方巾葛衣,南面而坐,以示不忘故君。

臨到刑場前,他提筆欣然,作詩二首,表其忠貞之態:

其一

揶揄一息尚圖存,吞炭吞氈可共論?復望臣靡興夏祀,祗憑帝眷答商孫。衣冠猶帶雲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贏得孤臣同碩果,也留正氣在乾坤。

其二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蒼茫九死身;獨挽龍髯空問鼎,姑留螳臂強當輪。謀同曹社非無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紅羊剛換劫,黃雲白草未曾春?

這兩首詩,諸書皆無,惟載於《明秀南略》一書中。

“螳臂擋車”,在文革以後的大批判語境中,皆比喻頑固不化者。但張煌言“姑留螳臂當輪”的悲壯,恰恰顯示了百死愁絕之中我們那種勃勃不屈的民族精神。

浙江地方政府報告上達北京後,對張煌言的處置,清廷內部研究一個月之久。有人建議把張煌言押送北京處斬,有人建議對他優待釋放以招降南明殘眾,有人建議暫先把他拘押在杭州,議來議去,日久不決。

最後,經清廷部議,得出如下裁決:“解北恐途中不測,拘留懼禍根不除,不如殺之。”

清廷既怕張煌言押送北京途中有人劫囚車,又怕把他押在杭州給明朝遺民心中留希望,最終只能想出殺人一招。

古人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難。”於張煌言來講,身死天下事,且死而有真成,造就大漢民族士氣剛風,求仁得仁,為義赴義,殉節死國,成就了中華烈士又一個千古流傳的佳話。

張煌言死後,由於其妻子已經三天前早於他死於清軍之手,他的屍體由其寧波同鄉出資收斂,葬於杭州南屏山北麓的荔枝峰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腔忠憤血 飛濺於群虜(3)

乾隆四十一年,虜君“賜”諡張煌言為“忠烈”。所以,張煌言的墓碑是“皇清賜諡忠烈明兵部尚書蒼水張公之墓”。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張煌言的墳墓和碑石皆被搗毀,直至1983年才得以修復。虜君賜修墓,漢人復砸碑。其間輾轉,發人深思。

一代完人張煌言,時至今日,知者寥寥無幾。在他的家鄉寧波,旅遊者只知有天一閣、保國寺,從不知有“張蒼水故居”。即使有人看見這個指示牌,想必也不知“張蒼水”為何人也,說不定誤認為是哪位紅頂商人的大宅院。當然,有人愛看改編自鴛鴦蝴蝶派的影視劇,也可能把張蒼水誤認為張恨水。

在今日中國,言及南明,連妓女李香君、顧橫波、柳如是等人,都比張煌言、張名振、夏完淳等人“有名”,畢竟她們是《桃花扇》等劇目的豔麗主角啊。香豔秦淮,妓女紅杉,撩動世人遐思心腸。至於張煌言嗎,我們偉大祖國的舞臺熒屏,皆是大清皇帝的文功武治,我從未看見哪怕有一個單本戲或單本電視劇出現他的身影。

可悲!可嘆!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波譎雲詭、地動山搖的大動盪時期,自1618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