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在痛詆“貳臣”們的同時,乾隆帝對於清朝開國之初那些與其祖先馳馬援弓、浴血死戰的明臣明將,如史可法、劉宗周、孫承宗、盧象升等人,大加贊詡,表揚這些人“遭際時艱,臨危受命”,均可稱為“一代完人”,即使對於稍後“負隅頑抗”的南明諸臣,包括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乾隆帝也稱他們是“忠於所事”,乃捨生取義的英雄。這些人,皆入《勝朝殉節諸臣錄》,可謂是萬世流芳。
乾隆皇帝,本一陰險帝君,但其對忠奸的區分,確有大可稱道之處。
清初努爾哈赤、皇太極之屬,雖是老粗“夷狄”,道德觀一點也不低。當然,他們文化水平偏低,對漢文化的吸收,更多來自《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話本子小說,所以對關雲長這樣義薄雲天的人物極為崇敬。關羽成為“帝”(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正是清朝順治帝所封。同時,這些大辮子爺們兒對於歷史上的岳飛、文天祥等人也耳熟能詳,禮敬有加。當然,滿清全力使用洪承疇一類降臣是當時大勢所趨,這些鷹犬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內心深處,滿洲皇帝和上層對這些人充滿鄙夷和不屑,特別是對告以南明永曆帝一朝虛實的孫可望,清朝當時雖給了他個“義王”的稱號,但沒過多久就在打獵途中把他當作獵物一箭射死,簡直就是不把他當人看待。相反,對於數位在滿洲興起的階段被俘不屈的明朝大臣,如巡按御史張銓、太僕寺少卿張春等人的大義凜然,清朝汗王、帝君們油然起敬,嘆息道:“我從史傳中得知文天祥事蹟,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