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章 河龜報恩,送嬌妻

宋朝時,御河周邊有不少人靠河為生。御河基礎是曹操所挖的白溝,經過後來的運河永濟渠整合,建成一條貫穿七百多里的河道。七百里河道,蜿蜒而行,兩邊有不少村莊,人們靠河吃河,養活了不少人。 相州靠近御河處有個村子,村裡人大多姓李,平時種田,兼以捕魚,多少代人都是以此為生。人們說常在河邊走,終究要溼鞋,且不去糾結其中的哲理,最簡單的解釋,其實就是河能養人,也能傷人。 御河養活了太多人,也奪去了不少人的性命,完美詮釋了水火無情之道理。李少卿父親便是如此,他水性極好,整日裡在御河中穿行。李少卿出生三個月,好水性的父親卻淹死河中。 可憐李少卿的母親孟氏,剛和丈夫成婚兩年,兒子方才三個月,丈夫竟出意外而去,年輕的婦人傷心欲絕,每日以淚洗面。 悲痛過後,婦人下決心不再改嫁,她要將兒子撫養成人。 下決定很容易,可做起來太難,一個婦人,家中的頂樑柱沒有了,還要養活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孟氏之難,眾人不敢想象。 她平日裡種著幾畝薄田,閒暇時幫人織漁網掙點工錢,一介女流,拋頭露面,只是想努力養活兒子罷了。 如此,孟氏越來越蒼老,李少卿卻如牛犢般長大,十幾歲的小夥子,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孟氏為養活兒子苦不堪言,李少卿更是將此都看在眼裡,他心疼孃親。 小子不吃十年閒飯,況且還是窮人家的孩子,李少卿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現狀,減輕孃親的負擔。可他只有十幾歲,能做點什麼呢?小夥子決定要拾起當年父親的營生,下河捕魚。 孟氏丈夫因此而死,她不想兒子走上爹的老路,所以百般阻撓。 李少卿至孝,他從小便在孃親一個人手中長大,目睹過孃親為省口吃的給自己而餓得行走困難,也看到過母親因為生活艱難而半夜哭泣。孃親為養活自己,幾乎耗盡了全部心血,自己已經十幾歲,豈能任由孃親受苦? 他不跟孃親吵鬧,而是溫柔相勸。 “娘,孩兒知道娘在擔心什麼,但孩兒從小便在河邊長大,練就了好水性。如果少卿長大了,卻仍然任由孃親受苦,那少卿長大的意義是什麼?孃親不用為孩兒擔心,我會注意安全的。” 孟氏聽了兒子的話,忍不住淚流滿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己兒子,當孃的最清楚,他善良而孝順,是孃的心頭肉,如果執意不准他捕魚,他是會答應的,因為他最聽自己的話。 可如果是那樣,他以後怎麼生活?人生在世,得有個安身立命的根本,自己跟不了兒子一輩子,他以後要有自己的生活。故,孟氏不再阻攔,可有一點,萬萬不能貪婪,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少卿全盤答應,從此開始提起了父親留下的漁網,成為了御河邊上的漁夫。 世間萬事,從來都是有同行沒同利,同樣做一種營生,有的人會衣食無憂,有的則會入不敷出,全看個人怎麼經營。 李少卿聰明大膽,他捕魚不像別人,大小都要,他是隻要大魚,小魚則會放生。別人笑他傻,魚雖然小,可大小是肉,不能賣也能吃,好不容易捕上來卻又放生,這不是傻是什麼? 李少卿不跟人爭吵,他的想法是,小魚長大再捕,可以形成好的迴圈,如果大小皆捕,則無疑於涸澤而漁,一次得利,從此空網,得不償失。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說也奇怪,眾人大小都要,卻往往沒有他捕得多,靠此,家中生活漸漸改善。自己能夠自力更生,他便不讓母親再出去給人織漁網。 他已經十八歲了,而孃親也給別人織了十八年的漁網,十八年艱苦生活,壓彎了孃親的脊樑,如今自己成人,他認為該自己養著孃親了。 孟氏哪裡肯閒?兒子雖然能夠自力更生,可以後還要娶媳婦,自己本是受苦的命,豈能天天坐在家裡等吃? 娘倆因此產生一些小矛盾,就像當初李少卿想要捕魚,母親妥協一般,他最終也跟母親妥協,因為他怕執意不讓母親幹活,母親會因此氣出毛病。 母子二人,生活仍然艱難,可母慈子孝,倒也其樂融融。 在御河邊捕魚,大多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站在岸邊撒網,一種是踩著小船進入河中間撒網,岸邊大多是小魚,但勝在安全。河中間水深,也藏有大魚,李少卿仗著年輕,水性也好,只在河水中間捕魚。 他清早下河,沒到中午,收穫頗多,他想賣掉魚給孃親買塊布料,看著小船上的魚咧嘴而笑,歡快地划向岸邊。 剛靠岸,就見不遠處圍著一圈人,大家驚歎出聲,他伸腦袋看了一眼,原來是有人在岸邊撒到一隻河龜。所謂河龜,其實就是老鱉,這並不稀罕。 但稀罕的是,此河龜不大,卻背殼通紅,讓人看著頗覺驚訝。 人們在御河邊捕了一輩子魚,卻都沒有見過這種河龜,圍著指指點點,議論不休。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