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與曹彰飲酒數杯。 曹彰親自送鍾會出城並答應鐘會並不過分的條件。 “將軍?當真稱臣?”陳肅問。 陳肅不敢相信方才鍾會答應的條件:稱臣。 “曹彰向孫權稱臣之後,若是敗走還可投身孫權。” “若如此,曹彰定會左右迴旋取利。”鍾會言:“若是我投曹彰,曹彰則必須與孫權頂住。” “進有司馬師,退又有孫權,這曹彰還不得跟我同盟?” 鍾會有自己的考慮:“稱臣不過權宜之策。” 陳肅還是不解:“如此稱臣,有何好處?” 鍾會笑笑:“君以為我僅向曹彰稱臣?” “啊?”陳肅確實不知。 “我擊退司馬敏之時,讓其帶信與司馬師。” “信中講何?”陳肅問。 鍾會一臉輕鬆:“我言之利弊,若我三路兵馬糾纏,孫權定能克復中原,即使孫權沒那個本事,西蜀諸葛亮有。” “我讓他封我為王,我則進可統御曹彰解除他心腹大患,退也可平曹彰,皆是他得利,他又豈能不從?” “況司馬師自是清高,定以為能把握住我。”鍾會給他一頓分析。 總結下來就是,司馬師肯定不願意魚死網破願意與鍾會合作把孫權攆出長江以南,且這是絕佳的收復襄陽的機會。 想想看,鍾會給司馬師的承諾幾乎不可拒絕,且不說司馬師懷疑這個問題,就算懷疑 司馬師也清楚這是鍾會緩兵之計。 更重要的是……青州的價值對於鍾會來說高於一切,司馬師太清楚了,鍾會定然不會因為此事冒險前來攻克中原。 所以其實二人都清楚,司馬師需要穩定局勢政權擊退孫權,鍾會需要養精蓄銳,再奪天時。 “這天下!未必不能姓鍾。” “不用回下邳城,兵進北海!破青州。” 鍾會令下,三軍齊出。 曹彰垂頭喪氣兵敗如山倒,如今還要受制鍾會。 司馬師深謀遠慮知道鍾會的想法:“分半數兵馬駐守以防曹彰,其餘兵馬隨我攻襄陽。” 司馬師明白,孫權有意外陸遜不可能坐視不管:襄陽與孫權總得選一個。 而孫權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依然是跟諸葛恪把酒言歡,數日節節獲勝讓孫權迷了心思,認為杜預不配與自己相提並論。 杜預這邊就惱火了。 軍心不齊,營中有許多言杜預乃是收了孫權錢糧故而而為之,也有說杜預庸才,難擔大任,軍中沸沸揚揚鬧著要讓杜預下去換羊祜來。 畢竟羊祜愛民如子,愛兵如子,指揮得當,在士兵們的眼裡羊祜更值得信任。 杜預豈能不知?召三軍將領問之。 “軍中大有亂言,各位可知?”杜預既不會彎弓射箭又不會上馬殺敵,甚至連騎馬都不是很擅長,這樣的統帥,眾人不服也很正常。 “將軍……未有。” “撒謊!”杜預一拍桌:“如實說來。” “說將軍您……收了東吳黃金白銀……” “又或者……說將軍如無謀……” “又說……” 這些話都是兵卒們口口相傳。 杜預聽後言:“眾將以為如何?” “將軍!是該出擊了,我軍連營數百里,可是一點進展沒有,倒是東吳拔寨數多……這……” 杜預卻說:“無妨,且告訴軍士,我杜預與諸位共死共生。”說罷割發:“傳三軍,本將軍以發代志,若再有謠言,莫怪本將軍不客氣了。” “連營不可破,不管吳軍如何挑釁決不可出擊,要讓吳軍攻營寨!” “是!” 杜預一番做法,軍心是穩了下來。 而魏兵避戰不出,讓諸葛恪高昂鬥志:“攻之!攻之!言退者!斬!” 杜預令魏兵不可出戰。 於是乎。 七日,魏兵營寨損一二。 又七日,如此。 復七日,皆如此。 魏兵不過損了營寨十幾個,吳兵死傷已過萬了,這時魏兵方知,敵我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除了竭盡全力拖住減少損失其他辦法都是送。 杜預再聚兵將之時,這些將士們的態度已經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將軍!此時該全軍突擊,讓孫權不可顧之。” 杜預搖搖頭:“以待戰機。” “報!密探來報!” 杜預笑了:“大將軍讓我莫要輕舉妄動以待戰機,看來戰機已到。” “傳他進來!” “報將軍,文鴛攻孫權廬江,孫權似有撤退之意。” 杜預大笑:“好!好啊。” “此乃天賜良機!” 杜預下令:“分九路兵馬正面攻孫權,只許敗不許勝,定要讓孫權以為我軍乃是拼死一搏。” “再分九路兵馬斷孫權後路,要讓孫權慌張以為乃是文鴛兵馬。” “再分九路兵馬斷孫權水路,不可讓他有逃去柴桑機會。” “將軍莫非要生擒孫權?”這樣用兵的意思不就是要生擒孫權? 杜預搖搖頭:“不!如此,陸遜必要支援孫權,襄陽城,即日可破。” 杜預的目標根本不就是生擒孫權,也不是奪回江夏,甚至都不是贏,而是掩護司馬師,他這數日以來所有舉動都是為了司馬師。 “若……諸葛恪背水一戰襲我營寨,我營中空虛,豈不是……豈不是讓大將軍腹背受敵?”一將問。 杜預考慮過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