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從……亞洲男人很醜、亞洲男人很女性化、拙劣的司機、只停留在自己的同類或白人身邊、依附於白人……看起來年輕……”
那個藝術家模樣的人更是情緒激動地開始侃侃而談。
——“在求職和就業中美國對亞裔的歧視更為明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你必須在SAt(美國高考)上獲得高出 100分才能與白人候選人處於同一水平。而這僅僅是開始。
大學畢業後,你比你的非亞洲同事更努力地工作,只是升職的速度更慢,而且得到的報酬更少,受到的尊重更少。
美國白人對你的期望更高,對你的成就不那麼尊重,因為你是亞洲人,因為《亞洲人很聰明\/擅長數學\/努力工作。》”
逸夫接著說道。
——“對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也毫不掩飾,今年,哈佛大學再次限制了亞裔入學比例。什麼自由競爭,什麼平等,博愛!全都是扯淡,連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都公然這麼做,你還敢信他們嗎?”一個年輕的男孩子喊道。
——“是啊。今天在座的多是僑胞,我們這方面的感受太深刻了。”一位老者感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