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清教徒建立的國家原本就沒什麼好感!基因裡的自命不凡,導致他們流淌著種族歧視的血液。對土著人的滅絕,販賣黑奴,種族隔離都是他們做的。
我真不明白了,原本自己就是被歐洲貴族階層排擠的一群人,有什麼高貴的?還好意思歧視別人?
最早去美國淘金的都是在歐洲混不下去的流氓無賴,這些才是美洲移民的主要來源。讀過莫泊桑的小說《我的于勒叔叔》吧?
中國人最早移民過去的不也是被販賣過去的勞工嗎?我怎麼就沒看見那麼多的精英去美國呢!
就算如今有些自以為是精英的人去美國,他們也絕對不是因為家國情懷,更不是要愛美國,他們只不過認為,美國能給他們提供了攫取財富的機會而已。”
我不由地想起安德烈,越發情緒激動地說:
——“美國說宣稱是個自由的國家,表面上允許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是骨子裡,他們極力要把所有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都統一到他們規定的理念裡。和他們想法不一樣的就被貼上愚昧,落後的標籤。
好萊塢把美國和美國人打造成拯救世界的英雄,世界其他民族都是野蠻愚蠢的,只有美國人的到來才給當地帶去了愛和文明。然後,被當地人想神一樣崇拜。這夢也就自大的美國人敢做!換個國家的人,也沒那麼厚的臉皮。”
——“可是,那些去了美國的人都說他們那裡挺好的呀!”李欣瞪著眼睛看著我說。
——“都說?我覺得要在那個白人至上的國度裡,你要是歐洲或者猶太移民也許感覺還不錯,可是要是亞裔和拉定裔就未必那麼理想了吧?
就算你有錢,可是有多少白人社群的房子壓根就不賣給有色人種。唐人街就是白人搞種族隔離的鐵證。”
李欣驚愕地看著我說:
——“我還以為有唐人街的國家是歡迎中國文化才會……”
——“歡迎中國文化?哼……”
我嘲諷地笑了一下接著說:
——“這就是盎薩人的高明之處,他們的虛偽你想象不到。你看全世界不都是在推崇美式文化嗎?那你看到哪個國家有美國街了?他們會把自己的文化限制在一條街裡嗎?”大家聽了我的話有些面面相覷。
——“他們故意和華裔保持距離,因為在他們眼裡華裔群體永遠是一群奇怪的組合:
一種是模範少數族裔——正直、低犯罪率、勤奮的納稅人。
他們為自己和孩子尋求更好的生活,珍視教育,過著簡單的生活以維持生計。他們是醫生、系統工程師、It專業人員、精英mbA等。
一種是the Low Level Grunt——像蟑螂一樣生活的低階工人。
在餐館、計程車、雜誌攤、小商販中度過他們的生活,在不講衛生,能7人住一個房間……。
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孩子要走出唐人街都不那麼容易吧?
就別說那些白人心裡的唐人街了。為了融入社會他們其實已經在被迫改變了。
你們看看那些移民的亞裔後代,不僅性格氣質變了,就連容貌也變了:眼睛變得更小了,嘴到變得更大了,面板又黃又黑這真是變美了嗎?”
還沒等我說完,英總就笑出聲來。
——“說得對!美國就是個極度虛偽的國家!”
我順著聲音望過去,看到連逸夫站在人群裡接著我的話說道。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周圍已經圍了一大群人在聽我的高談闊論。
我對逸夫笑了笑,中止了自己的發言。
這時,站在連逸夫旁邊的一個留著長髮,帶著眼鏡,很有藝術家氣質的中年男士說:
——“這位女士提到好萊塢,我對此也有同感。美國人以救世主自居,故意妖魔化東方。這就是在愚民,被欺騙的也包括美國民眾。”
這時,一個戴眼鏡的年輕女士氣憤地說:
——“如果電影中出現一個亞洲人,你可以打賭它是以下兩種中的一種:如果是女人,那就是龍女,一個獨立的堅強女人,一看到白人男主角心都化了。如果是男人,那就是書呆子,一個社交尷尬的傢伙,戴著眼鏡,說話帶口音,擅長電腦。”
——“我總結一下,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刻板印象都有什麼:書呆子、痴迷於金錢和地位、受過高等教育、聰明、醫生、律師、工程師、喜歡昂貴的東西、安靜、害羞、內向、中文、日文、韓文……亞洲女性只追求白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