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章 俄使館的前世今生(上)

進入使館的院門,迎面是一座典型的五十年代俄式風格的辦公大樓,樓頂有個圓形的突出部分,中間樹立著一個高高的旗杆,上面高掛著紅,藍,白三色的俄羅斯聯邦的國旗。

大樓的前方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的噴泉池。

我們的車繞過大樓沿著樹木掩映的柏油路駛進了外人很少見到的內院。

儘管,我知道俄羅斯聯邦大使館是駐bJ使館中面積最大的。可是親眼見到它內部的腹地面積還是讓我很是驚歎不已。

院內的建築錯落有致,參天樹木和修建整齊的草坪相得益彰,景色優美怡人。使館內除了可以看到一座座辦公和住宅大樓外,還有一個巨大的人工湖。

環繞人工湖,分佈著運動場,露天劇場,裝置齊全的兒童遊樂場,網球中心,東正教小教堂……小山丘上還有修建整齊的小花園。

最令我沒想到的是,在使館的東側有一個青磚碧瓦的中式小院,進入典型的中式庭院的圓門,裡面是一排古老的中式建築的房屋。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俄羅斯聯邦駐bJ大使館,這個充滿故事的傳奇所在!

俄羅斯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Пocoльcтвopoccnnвkhp)位於中國bJ市dc區東直門北中街(原東交民巷)4號。全權代表俄羅斯聯邦政府負責其在華領事、外交、商貿、文化、教育等各項事務。

17世紀俄國開始開發東西伯利亞,中俄兩國的初期接觸竟然是一些邊境武裝衝突。其中最著名的是1685年中國軍隊攻佔了阿穆爾河上阿爾巴津要塞, 45名俄國俘虜被押解到bJ。

從此開始了俄國人在中國生活的歷史。儘管中國人統稱他們為俄國人,但他們中還有布里亞特人、卡爾梅克人和混血人的後裔。

他們被安置在東直門內,康熙皇帝把他們編入軍隊,隸屬xhq,稱為“俄羅斯隊”。

這些戰俘與中國官兵一樣得到國家的住房、領取生活費和分到了耕地,單身漢還娶中國女人為妻,並將一座關帝廟劃撥給他們作祈禱用。

司祭馬克西姆?列昂季耶夫(他是在中國的第一位東正教司祭)將其改為小教堂,他一直在這裡當神父直到1695年。

這時俄國得知了馬克西姆神父的活動,得知他為戰俘保持信仰所作的努力。俄國政府和宗教界人士對他們的命運很關心,俄國沙皇請求中國皇帝釋放戰俘,或允許他們在bJ建立自己的教堂。

1696年馬克西姆神父與從俄國來的神職人員一起建立了聖索菲亞教堂,它也被稱為聖尼古拉教堂。

1700年6月18日彼得大帝下令建立駐bJ傳道團。

在沙俄政府談到組織傳道團的第一個檔案中強調,俄國人必須要學習當地語言、文化和風俗,這符合俄國在中國的政治和商業利益。於是俄國駐bJ傳道團從一開始就不僅成為東正教的中心,而且是俄國學者研究中國的中心。

俄羅斯駐華使館的歷史與俄國250多年前駐華傳道團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早期的中俄交往中,由於俄中兩國沒有外交關係,傳道團的神職人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充當著俄國政府在中國的非正式代表。

此外,傳道團在俄國人對中國的中,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培養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漢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