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2章 女兒迎著皎潔的月光向她跑來

顧夏的真實經歷並不像顧冬和顧春所想的那樣刺激又美好。 他從北城坐上火車,一路往南走,天氣越來越暖和。 到了一個省份,那邊出來的人多,進去的人少。 因為大多是山區,人們生活很貧困,因此有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 還有些人住在深山,出來一趟太遠了,便一直留在了當地。 由於是貧困大省,這裡醫院、學校這些基礎設施都很少。 顧夏一路往裡走,走到接近傍晚時分,才到了一處有人居住的地方。 一處村落。 顧夏用普通話和他們交流,但大部分人聽不懂,也不會說。 他比劃半天也沒人理解他的意思。 後來一個小女孩被推出來,怯生生的。 她會講普通話,只是帶著口音。 顧夏鬆了一口氣,和她介紹了自己,又說需要找個住處。 村裡人有個奶奶聽見他是個醫生,神情明顯激動了很多,拉著他往裡面走。 小女孩和他說,奶奶的兒子從山上摔了一跤,現在腿受傷起不來。 顧夏跟著去了老奶奶家,她兒子的腳摔得很嚴重,骨頭都已經錯位了。 難怪她那麼著急。 他讓女孩打了水來,給病人擦了擦,又提出要竹板。 村裡立刻有人應了一聲,出去找竹板。 看那人有點發燒,擔心發炎,顧夏給他吃了一顆消炎藥。 又從醫藥箱裡拿了外用的藥把他身上的外傷都給擦上藥。 周圍人見他熟練的操作,醫藥箱裡有許多沒見過的藥和器具,看著他的眼神越來越崇敬。 很快,找竹板的人抬回來幾根竹子。 顧夏指導他們砍成合適大小竹板,再拿過來給病人固定傷口,還給縫了幾針。 就這樣,簡單地處理了一個病人。 這要是在大醫院,可能還得進手術室,無菌操作,加上還有護士幫忙。 但這裡條件有限,顧夏只能這樣在簡陋的環境下治療病人了。 雖然他自己覺得環境不行,導致病人可能會有發炎感染的危險,但村裡人已經對他特別崇拜了。 早知道,往常要是誰摔得這麼嚴重,要不就是等著斷腿,變成瘸子。 要不就是骨頭長不好,一高一低。 最嚴重的,直接發高燒,人就沒了。 可有了顧夏,病人不僅很快退燒了,腿上的傷也處理得很好。 他們相信人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於是村裡人迅速地接納了顧夏,讓他直接在老奶奶家住下。 顧夏求之不得,正好方便他看護病人。 村裡人知道他是從北城來的,看他的眼神都特別好奇,還問他,有沒有見過導員啊,有沒有去看過什麼什麼啊? 看著這些淳樸的人,顧夏只能竭盡所能和他們描述北城是什麼樣的。 可以說,他這輩子都沒有在一天之內說過這麼多話。 …… 顧夏就這樣在這個小山村停留下來了。 他每天早上都和村裡人去山裡到處看看,採些草藥。 他發現這裡有許多名貴藥材,還有些很稀有的品種。 這是意外之喜了。 他簡直在這座山裡流連忘返。 直到兩個月後,那個被他救助的腿傷患者能夠站起來,開始復健,那些讓他看病的人一個個有所好轉,他才有時間出山給家裡報平安。 顧春聽他說了自己的所在地,那處地方直到千禧年之後都屬於貧困地區。 該說不說,她弟弟很會找地方。 不過這也算是得償所願了吧。 既然他說自己安然無恙,顧春也就不嘮叨那麼多,只讓他記得彙報行程。 顧春原以為他應該去一段時間就會回家,可沒想到顧夏這一去,等到他再次回家的時候,已經是兩年後了。 這兩年他們隔幾個月會通次電話,每一次都是顧夏打過來,因為沒有人知道他下一站的目的地。 透過電話,顧春知道他在第一個小山村待了三個月就離開,又去了另一個村落。 離開那個省份之後,又去了西南地區。 那邊幾年前還處於戰爭當中,顧珍珠的丈夫方懷遠就參與過那場戰爭。 戰爭結束以後,那邊留下了許多傷殘人士,顧夏就去當地醫院幫忙治療這些傷病員。 當地還有自己傳統的醫術,很多人認為是偏方、土方子,不科學,但顧夏不這麼覺得。 他甚至想和人家老醫生學習他的醫學理論。 但對方說這是當地的傳承,不願意教給外來的人,於是只能作罷。 後來是他開的藥方救活了一個傷重的病人,老醫生才發現他的本事。 作為交換,他願意把自己的畢生絕學教給顧夏,但顧夏也要把自己會的東西傳授給他。 學到了新的領域讓顧夏很快樂,他想要研究更多,於是就在西南地區又停留了整整一年。 後來告別老醫生和那些正在康復的傷患,顧夏又去了張建華所在的西北地區。 就在那裡待了幾個月,帶著寫滿了所見所聞的手札, 他終於坐上了開往北城的火車。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