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勁力帶著一道疾風迅猛撲來,傻蒼與鄧濤齊齊運力抵抗,卻那裡能抵受得,情不自禁退後五六步,站定後一人拔劍,一人抽刀,齊聲道:“在下二人不才,要向葉神大師討教。” 甘丹措豈會將兩個當差的後生瞧在眼裡,把鄧德交到隨從手裡,說道:“本僧看二位舉止言行不俗,絕非凡物,不欲傷了性命,只是外人尚且看重爾等性命,自身又何不敝帚自珍?”傻蒼道:“自來漢家不乏英雄兒女,大師欲將鄧德帶走,那便從我二人屍身上踏過罷。” 甘丹措哈哈大笑,道:“英雄歷代皆有,可惜你們兩個還不算。”鄧濤道:“是不是英雄,可惜也不是由你說了算。”縱身躍前,挺劍刺出,劍到中途,劍尖下壓,改指甘丹措下腹。 甘丹措巋然不動,只見他雙眼看著使劍的鄧濤,臉露微笑,右手垂於腰肋間,拇指和食中二指輕輕搭住,無名指與小指張開,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待鄧濤劍尖指到,食指彈向劍尖往下一寸,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如要彈去鮮花上的塵土,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上的露珠,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 甘丹措所使指法乃吐蕃絕技拈花彈指,由寧瑪派祖師爺蓮花生大師所創,自來相傳,釋尊於靈鷲山登座,當其拈花默然之際,大眾俱不解其意,惟獨摩訶迦葉破顏微笑。釋尊乃當眾宣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蓮花生大師以心傳頓悟見長,北上高原後精研經義,冥思苦想多日而創出拈花彈指功。 拈花彈指與少林七十二絕技拈花指同出一源,名相近,指法亦接近,只捏枝指法不同,甘丹措所學拈花彈指以三指拈枝,而少林拈花指只以拇食二指。因拈枝手法不同,施展手法上也略有不同,吐蕃絕技食中二指皆可彈出,既可一前一後,亦可雙指齊出,而中土少林拈花指絕技只食指可彈。 拈花指創自達摩,拈花彈指創自蓮花生大師,兩人雖相差三百年,但對佛教經義的解悟上卻有驚人的相似,創制出的武功也是大同小異,以二指還是三指拈花指,那是他們兩人對於細微處的不同見解,前者獨專一指凝力更強,後者二指皆可彈動變化多端,兩種技法自有優劣,各勝擅場。 鄧濤自然知敵人厲害,若被彈上,恐怕不只長劍握脫手飛落如此簡單,怕是連虎口、手腕、手臂也得震傷,當即長劍收回再刺,點向敵人右臂。鄧濤變招改刺已是極快,可在長劍收回的一剎那,劍尖前端卻仍給甘丹措不動聲色彈了一下,不但包括傻蒼在內的旁人看不見,連鄧濤也未察覺,只感手腕微微一震。 鄧濤長劍再刺,甘丹措全身穩如勁松,紋絲不動,等劍尖指至,左手中指彈出,動作既輕又隱蔽,鄧濤手上又是一震,立即於劍招未盡之際收回,改刺為橫掠,疾揮向敵人咽喉。甘丹措面對封喉長劍,依舊泰若自如,待劍尖劃至,抬指再度彈出,徑迎劍刃。 敵人竟然以區區一根手指對抗鋒利劍刃,實是大大出乎鄧濤意料之外,暗道:“大喇嘛,剛才你彈劍身那也罷了,現下居然連劍刃也敢彈,真是越來越自負,就算你指法練得再出神入化,也仍是血肉之軀,又如何能與鋼劍鋒刃相抗?”當下手掌使勁緊握劍柄,發力橫出。 電光火石之間,只聽得嗤的一聲輕響,鄧濤手中長劍自彈指處斷裂,一分為二!殘劍閃出一道白光,從甘丹措咽前一寸處掠過,緊接著哐啷一聲清脆響聲,斷裂的劍尖落地。 外人初感甘丹措高張到極點,也是險到極點,但想深一層,立即讚歎甘丹措藝高人膽大,膽識與功力皆是第一流。鄧濤斷劍劃過咽喉,只須再往前伸一寸,或抬高一寸,便能令甘丹措血濺當場,但甘丹措始終臉露微笑,坦然而受,這定力與估算能力卻尤非常人所能。 鄧濤為救父親,當然全力以赴,想要一招致敵於死命。甘丹措身經百戰,閱人無數,豈不知對方之意,可是他以神功彈斷長劍後,沒有順手奪下或震飛長劍,而是不避不讓,任由斷口擦著喉核而過,自是胸有成竹,只須鄧濤一有能力改變斷劍行進方位方向,他便有剋制之道。在這間不容髮的瞬息之間,他竟能隨時出手護身克敵,則武功比鄧濤高出數十倍,自不想而知。 甘丹措以指迎刃彈斷長劍,實可算得上驚天地泣鬼神之舉,令人讚歎,但他不避殘劍的養氣功夫,更加令人佩服欽敬得五體投地。 適時冷麵神洪仁海在佛山黑雲堡以二指截斷李晴柔長劍,又在南昌陳明道陳老鏢頭家以指頭把傻蒼的逆刀彈飛,展現驚人指力,但甘丹措以手指迎刃彈斷劍身,這一手曠絕古今的拈花彈指功夫,卻又比冷麵神的的指功更勝一籌。 以指斷劍絕技實是太過匪夷所思,這其中固然有甘丹措造詣不凡的拈花彈指之功勞,但於其中起更大作用的卻是他取巧之心思,為在漢人面前顯示吐蕃絕學卓而不凡,先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