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章 ,制定標準與技術擴散

第353章 ,制定標準與技術擴散

大漢七年八月十日,長安城,軌道馬車廠場。

徐凡參觀馬車的生產線。長安軌道馬車廠房極大,比大漢最大的宮殿都要大,看上去有點像希望國電影那樣的蒸汽朋克,當然在技術上還是遠遠不如的,但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了。

總大匠劉傑激動說道:“按照陛下的要求,我等辛苦一年,已經可以把所有零件的公差縮小到一分的差距。已經做到了相同格式的零件可以互通。”

徐凡拿起一個後世傳的神乎其技的穿越神器遊標卡尺,對著一個馬車上承軸的零件量著尺度,發現基本上都在一個刻度上,雖然比不上後世的精細,但以現在大漢的技術,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而後他又實現了其他幾個零件公差,基本上都在一分以內,可以說是極其標準的零件了。

徐凡看到有的消瘦的劉傑道:“你真的辛苦了。朕只是動動嘴,你們卻是跑斷腿呀,”

徐凡在後世工廠裡打了兩年螺絲,只可惜只是一個做熱處理的底層工人,汗水了流了上百斤,但卻沒學到一點技術含量的東西。

所以他也只能大而化之的吩咐下面人,做什麼零件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再說細緻一點的東西,那徐凡只能是抱歉了,他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實際上的工作,他只能交給劉傑這些大漢本土的頂級工匠來完成。即便大秦已經有比較原始的零件標準體系,但你那也只是能通換一些簡單的武器零件。

但公差限定在一分以內,即便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零件,也會變得異常難以製造。

劉傑遲疑道:“陛下,您集結了天下在好的工匠,才勉強有現在的馬車廠,其他作坊根本不具備這種條件,我等於又如何把這套標準推出去?”

徐凡花這麼大的代價,弄出這家車馬工廠,可不是隻是為了賺點利潤,而是想透過這家工廠,把標準化的零件擴散在整個大漢的天下。

《大漢月報》刊登了招加盟商的廣告,只要按照他們的標準制造出合格的零件。長安馬車場就以兩倍市場價格收購,而且數量都是上萬以上,轟動整個關中。

大漢七年八月十五日。

徐凡笑道:“人都是一步步逼出來的,當初誰能想到我等能製造出幾百個標準零件,讓上萬個同規格的零件,做的幾乎一模一樣。”

魯甲拿著《大漢月報》跑進自己的作坊,找到大匠賈逸指著上面車輪的資料問道:“我們能不能製造這種車輪?”

徐凡道:“你要把車馬廠當成是總包廠,製造一輛馬車的幾百個零件全部外包出去,外面的工廠只需要製造一個零件一個標準,你們還派遣自己的大匠,幫助他們建立標準化體系,這樣難道就下降了。”

“死掉一批落後的馬車廠,這市場不就出來了。”徐凡淡然說道。

而且這個時代可不講什麼分工合作,不是小農經濟體系當中的那種自給自足模式。

半柱香就相當於後世半個時辰,長安馬車廠兩班倒,每日生產8個時辰,也就是說,一條生產線每日可以生產32輛馬車,一個月差不多能生產1000輛載重馬車,一年差不多能生產上萬輛載重馬車。

他本就是要把這些作坊逼進標準化的這套體系來,用這個時代的話來說,這是天下的大勢,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劉傑自豪笑道,“都是為了大漢的盛世,為了天下大同,某即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劉傑繼續問道:“誰會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即便是一個標準零件製造的難度也非常大。”

真正帶動技術進步還得看人家資本家,地主老財也只會玩命的壓榨牛馬。

要知道長安城小的造車作坊數不勝數,大的馬車廠也有十家。

有了原始積累之後,他在長安城外的第二工匠裡,建了一個半畝地的新作坊,請了十幾個學徒,還招募了賈逸作為大匠,開始從獨輪車發展到生產2000錢的牛車,4000錢的兩輪馬車。

想要對馬車這樣複雜器械進行標準化,難度直接大了兩個量級,徐凡集合了整個大漢最優秀的工匠,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做到現在這點。

徐凡道:“這套標準已經是極其先進了,你們馬車場還要肩負著,把這套標準推向整個大漢的重任。要是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這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就是白費。”

這幾年大漢產業大發展,對於各種運輸車輛需求極其旺盛,魯甲的作坊也越發的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