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9章 ,蒯徹和《富民論》

在南方屯墾非常辛勞,甚至還有生命危險,屯墾六年,因為各種意外死在這片蠻荒之地的漢利超過了百員,因為常年的操勞屯墾營的官吏普遍顯得更蒼老。

但這些官員不怕南方的辛勞,就怕自己的辛勞得不到朝廷的認可,甚至被朝廷遺忘,這才是讓人最感到絕望的事情。

李德道:“有陛下和朝廷的全力支援,總算是有的成績,可以面見天子。”

周勃笑道:“屯墾令太謙虛了,你們六年時間,開墾三千萬畝的田地,茶園,果園,數以百計,讓幾百萬百姓過上有魚有肉的富裕生活,江南魚米之鄉的大名已經傳到關中了,不但天子知道你們的功勞,大漢的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知道伱們的功勞。”

大漢這十年理政的核心就是江南的屯墾了,天子幾乎每年上計都要關注,南方的戶籍,田籍變化,丞相蕭何等人也是非常關中屯墾動向,幾乎每季都要詢問屯墾的進度。

所以周勃對屯墾的核心地南郡和長沙郡也是有所瞭解的,就目前他巡視的地方來看,南方的富裕遠超奏摺上的描述。

周勃對臉色蒼老,如同老農的李德更加尊敬,不是誰都可以在江南蠻荒之地開墾六年的。

而後周勃在安陵堡待了一日之後,由李德的帶領下,繼續南下巡視屯墾官署這幾年坐出的成績。

這一路上阡陌縱橫,馳道四周看不到一塊荒野之地,村裡星棋密佈的在田地當中,生氣一道道炊煙,即便是在這寒冬季節,周勃也好像看到一道秀麗的田園畫。

周勃道:“這一路都是水田,難怪江南糧食常年都在快速增長。”

周勃當年也種過地,自然明白水田意味是上等田地,而且南方還可以一年兩種,糧食常年遠超過中原田地,這事情最開始還在大漢朝堂引起震動。

隨著屯墾的進度越來越快,江南郡縣糧食增加的速度也非常快,以至於當時的丞相蕭何都感到怪異,因為新開墾的土地,糧食常年並不會太高,通常要養第三年才算是把地養熟,南方雖然在屯墾,但本地動不動就增加兩三成糧食的產能,嚇的蕭何都以為當地官員在橫徵暴斂,迫害百姓,為此他派遣了好幾波御史官員去南方視察。

但御史巡視官員卻回報道,江南田地都是水田,田地肥沃,糧食產能高,能一年兩種甚至兩年五種,並無發現橫徵暴斂之事,魚米之鄉的名聲這才傳到關中。

李德道:“天子高瞻遠矚,早早的發現了江南這塊上天賜給我大漢的寶地。江南雨水多,河流多,光照也多,根據農家的研究,這些都是可以增長糧食產能的因素,江南土地卻可以集中如此多的好條件,只要建設好渠道,一畝對的產生抵得上中原三四畝地的產能,隨著我大漢的人口越來越多,以後必定要靠肥沃的江南,來養活我大漢的子孫後代。”

“某雖然花了六年時間,但也只開發了雲夢澤一代,對江南的開發連十分之一都為完成,這是我大漢的百年工程,需要大漢子孫一代代人繼續開發下去,屯墾營最起碼要保留100年,只有等江南完全開發完成,才能撤銷。”

周勃點頭贊同道:“屯墾令放心,朝廷不會放棄屯墾的政策。”

巡視的隊伍一路南下,李德忽然指著湘山的建築群道:“我南方不但用身體開拓江南,還用文化教化四野,這是我長沙郡大名鼎鼎的湘山書院。”

周勃驚訝道:“這就是蒯徹創辦的湘山書院?”

蒯徹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代人傑,自從他發現自己這個大漢第一富商的名聲,讓他難以在商界發展了,他把自己的產業轉移到南方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學術上。

在蒯徹看來,在大漢富商是沒有多少政治地位的,他即便做到了商界第一,但面對漢吏明裡暗裡的盤剝也是無可奈何。但諸子百家的學者政治地位卻非常高,一般的漢吏都不敢招惹這些人,於是蒯徹開始散盡家財建立了湘山書院,並且在湘山潛修三年,寫出一本《富民論》,轟動整個大漢的仕林。

其中核心的論點覺得上古流傳下來計程車農工商,已經不適合大漢這個時代,否定了春秋戰國以來重農抑商的論斷,認為只要能創造財富的行業都被國之根本,應該在政治上提升作坊主的地位,減少漢吏對產業行業的干涉。

作坊能生產財富吸納就業的人口,其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大漢的農業,他以上次的金融危機為例,當年大漢的糧食產能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成左右,但因為作坊危機,差點導致大漢良好的盛世局毀於一旦。從上次的金融危機開始,產業的重要性已經在農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