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他能有啥出息。”一位路人憤懣地說道。
杭瑾年得知民間輿論對自己不利後,怒不可遏。
本就因被父皇訓斥而滿心怒火,如今又被百姓指責,心中的憤懣更是達到了頂點。
他立即召集了親信大臣和侍衛,以強硬的態度說道:“這些無知百姓,竟敢妄議本宮。給我派人去查,到底是誰在背後煽動輿論。一旦查出,嚴懲不貸。”
大臣們面面相覷,其中一位小心翼翼地說道:“太子殿下,此事怕是不妥。如今民間輿論如潮,若強行鎮壓,恐會激起民憤。”
杭瑾年眼睛一瞪,怒吼道:“本宮乃太子,豈容他們如此詆譭。不管用什麼方法,必須把這股輿論壓下去。”
於是,侍衛們開始在城中四處巡邏,但凡聽到有人談論此事,便上前警告。
然而,百姓們雖然表面上不敢再公開議論,但心中的不滿卻越發強烈。
杭瑾年又下令關閉了一些茶樓和酒館,防止說書先生繼續傳播此事。
但這一舉措卻讓百姓們更加反感,私下裡的議論聲反而越來越大。
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悄悄寫下文章,批判太子的專橫行為。
這些文章在暗地裡流傳,進一步加劇了太子與百姓之間的矛盾。
杭瑾年見局勢越發難以控制,心中更加焦躁。
他決定採取更極端的手段,對一些敢於反抗的人進行抓捕和懲罰。
但他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他陷入更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