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江萬城聽了江永才的一番講述後,心裡也震驚不已。 同時,他對張雲川做的那些事兒,也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 他沒有想到這個張雲川的魄力如此之大。 要知道,無論是攤丁入畝,一戶一田,還是廢除苛捐雜稅,那都是大刀闊斧的改動。 也難怪江永才這孩子對張雲川如此地推崇。 張雲川做的這些事兒,常人壓根就做不出來。 哪怕將其中一項做好,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可人家張雲川不僅僅做了,而且一次性做了那麼多大刀闊斧的改動。 難怪張大郎能夠短短時間崛起,擁有這麼強的實力。 就他這一份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節度使大人,我們東南節度府積弊已久,這積弊甚至已經威脅到了我們的生死存亡。” “倘若是我們任由其發展下去,我們東南節度府後果不堪設想。” 江永才大膽直言說:“我覺得我們必須得仿效張大郎,對我們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 “變則通,通則久!” “唯有如此,我們東南節度府才能從泥沼中爬起來,否則的話,只會被泥沼所吞沒!” 江萬城聞言,腳步微微一頓。 他招呼江永才道:“走,我們到那邊去歇一歇。” “...是。” 江永才跟著江萬城走到了涼亭坐下。 “針對我們東南節度府的革新,你有什麼腹案嗎?” 坐下後,江萬城這才細細地詢問。 江永才稍一遲疑後回答說:“節度使大人,我覺得張大郎做的就很好。” “我們只需要仿效張大郎進行各方面的革新就成。” “只要革新成功,那麼我們東南節度府將會一掃先前的頹廢之氣。” “那你具體說一說。” 江永才想了想後道:“我覺得事在人為,這一切的核心都是人。” “張大郎之所以能大刀闊斧的革新,那都是因為他手底下有一群能臣幹吏。” “除此之外,軍隊的支援也很重要。” “只要有了軍隊的支援,又有一批能臣幹吏做事,那大事可成!” 江萬城微微點頭。 自己的這位侄兒現在總算是長進了。 這無論做什麼事兒,必須要拳頭硬才行。 這要是拳頭不硬,人家就不會服你,你說的話那就相當於放屁一樣,沒有什麼效用。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對軍隊進行革新。” “我們的鎮南軍、江州軍和右騎軍現在看似人多勢眾,實際上卻良莠不齊,疏於操練。” “這其中各級軍官多是舉薦為官,並沒有多少威望和實戰經驗。” “這樣的軍隊,嚇唬嚇唬山賊流寇尚可。” “一旦上了戰場,發揮不出多少的戰力。” 江永才道:“我們當裁撤老弱病殘,編練一支能征善戰的新軍。” “新軍的軍餉必須足額髮放,能者上庸者下,不能再任人唯親。” “與此同時,新軍必須要有嚴明的軍紀,要愛護百姓......” 實際上江永才也沒有帶領軍隊的經驗。 他現在所說的,完全就是仿效張雲川麾下的親衛軍。 因為他接觸的最多的就是駐防在寧陽城的親衛軍。 他看到了親衛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他看到了對方的昂揚計程車氣。 他也看到了百姓對親衛軍的擁護愛戴。 所以他覺得他們有必要對他們東南節度府的軍隊體系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革新,放能重塑他們的戰力。 只要有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為後盾,那他們做其他事情就不用再縮手縮腳了。 現在他們無論是鎮南軍、右騎軍亦或者是江州軍。 裡邊的關係都是盤根錯節的。 其中不少人的親眷在各個衙門任職。 他們彼此勾連,讓他想做什麼事兒都變得舉步維艱。 要是能編練一支新軍,那他做事就有底氣了。 面對自家侄兒提出的編練新軍的提議,江萬城面色陰晴不定,進行了一番細細地考慮。 想到自己侄兒一向的所作所為後,他覺得他應該真的是為東南節度府好,而不是另有私心。 江萬城不急不緩地問江永才:“那你覺得這編練的新軍多少數目為妥?” “一萬人足矣!” 江永才伸出手指說:“兵貴精不貴多。” “張大郎當初以左騎軍區區兩三萬人就能夠打得復州軍連戰連敗,那是因為張大郎麾下的都是千錘百煉的精兵。” “復州軍看似人多勢眾,很多卻都是臨時徵召編入軍中的青壯而已。” “張大郎麾下的兵,一個可以打對方兩三個人。” “要是在一定數目上彼此配合的話,那張大郎會的兵戰力更強。” “張大郎麾下的一個五百人的都,甚至可以直接對抗復州軍的一個營!” 聽到自己侄兒只編練一萬人,江萬城微微點頭。 “那好,這一支新軍就由你來編練,我任命你為這一支新軍的大都督,如何?”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