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要廢除考功司,在政事閣下新成立權力更大的吏部司。 他這麼做就是從源頭上確保官吏的德行才幹,完善官吏的選拔任用機制。 避免因為推舉的一些官員魚龍混雜,參差不齊。 同時也避免推舉官吏互相勾結,搞成了利益共同體,最終形成一個個門閥士族。 所以他這一次蒲江府實在是缺額太多,採取了趙立斌所建議的舉薦制度外。 他現在在原考功司的基礎上,組建吏部司,就是將大將軍府的官選拔正規化,制度化。 他們鎮南大將軍府軍這個軍事集團想要走的長遠,那就必須有一套完備的制度。 這制度就像是鐵打的營盤,那官吏就是營盤裡的兵。 要是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那內部無法理順,亂成一團,只會導致拉幫結派,內訌自耗。 張雲川要設立吏部司,這讓眾人也都意識到,吏部司將會成為真正的實權衙門。 這以後大小官吏的考察、升遷任免那都是吏部司負責。 這誰管吏部司,那誰就會權勢大漲。 黎子君當即提出:“大將軍,這吏部司權柄很重,必須擇一德才兼備,清正廉明之人負責為妥。” “如若不然,將會適得其反。” 蒲江府原知府鄭忠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導致蒲江府出現了塌方式的貪腐。 這吏部司的權柄更大。 一旦吏部司的負責人沒有選好,選出一些不稱職的官吏,那危害更大。 所以黎子君這才提醒張雲川,一定要慎之又慎。 這領頭羊要是選不好,那後患無窮。 張雲川點了點頭:“黎長史所言不錯,這吏部司負責人,當選德才兼備,清正廉明之人。” “這人選嘛,諸位心裡先想一想,醞釀一番合適的人選,稍後我們再議。” 眾人點頭,都開始思索何人擔任此要職為妥。 張雲川繼續道:“我提議政事閣吏部司下設考察署、考功署、委任署、監察署。” “除政事閣設立吏部司外,以後各州、府設立吏部司分司。” “吏部司負責各州、府、縣的主官和副官的考察、選拔和任用。” “吏部司分司則是負責各自各州、府和縣中下層官吏的考察、選拔和任用。” “吏部司分司,歸屬吏部司直接管轄,不受地方主官和副官的管轄。” 張雲川頓了頓繼續說道:“這吏部司考察署負責官吏的身份調查、包括出身、德行、才幹、風評等。” “考功署負責定時對官吏的功勞政績進行考評,供升遷任免參考。” “監察署負責對考察署、考功署、委任署等衙門以及吏部司分司的監督。” “委任署負責對官員進行正式的任命,包括任前談話,包括任命的公開張貼布告等等......” 這一次張雲川重視對官員的選拔任用,極大地擴充了吏部司的許可權。 以往地方大小官吏的任命,地方知府、知州擁有很大的許可權。 現在全部收歸吏部司和禮部分司,形成了一個較為獨立的衙門。 地方的知府、知州也沒權插手官員的選拔任用了,這極大地削弱了地方大員的權力。 這是張雲川加強大將軍府的權勢,削弱地方大員權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畢竟這年頭交通不便,資訊不暢。 一旦讓地方大員掌握了人事任命大權,再缺少必要的監督。 就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對大將軍府陽奉陰違。 張雲川加強吏部司的權勢,黎子君皺了皺眉,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大將軍,這吏部司的權勢太重。” “僅僅依靠他們內部的督察署去監督的話,我擔心長此以往,會形成互相袒護之局面。” 張雲川點了點頭:“黎長史所言不錯,這僅僅依靠內部的督察署去監督,遠遠不夠。” “所以外部的監督是很有必要的。” 張雲川笑了笑道:“所以這一次不僅僅要成立新的吏部司,更要成立新的督察衙門。” “原督察司僅僅在大將軍府有,地方州府的督察司官員都是地方主官舉薦的,甚至沒有自己獨立的公事房。” “蒲江府這一次的督察官員都涉案了,這說明獨立性還不夠。” “既然督察司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那就有必要進行完善和改革!”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大吃一驚,紛紛看向了督察使李廷。 “我決定,大將軍府的督察司直接撤銷,在大將軍府設立新的廉政司,在各州府設立廉政分司。” 廉政司? 眾人都是滿腦子的問號。 這個新奇的名字他們倒是頭一次聽說。 張雲川解釋說:“這廉政司和廉政分司將負責大小官吏的監督監察,為獨立的衙門。” “除了對官吏的監督監察外,還要負責收取民意,接待百姓的告狀等事宜。” “他們有權對各衙門、各官吏進行直接的傳訊問話,一旦證據確鑿者,可行抓捕之權。”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