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章 揚帆

前期工作都準備就緒之後,接下來就是正式開工了。

我在海邊的草棚底下,根據之前設定的長度,一絲不苟地將那些木頭鋸斷。

每一根木頭都被精準地切割成相應的尺寸,彷彿它們天生就是如此完美。接下來,我拿起刨子,小心翼翼地將木頭的四面刨得光滑平整,猶如鏡面一般反射著陽光。

然後,我彎下腰,仔細檢查船塢裡面的地面是否平整,如果有任何不平整的地方,我會立即用工具將其修整。

完成這一步後,我深吸一口氣,緩緩地將那些已經修理平整的長木方推進船塢裡面。這些木方散發著淡淡的木香,讓人感到一種寧靜和安心。

我把最長的那根木方放在船塢的中間位置,然後,我將稍短一些的兩根木方並排放在最長木方的兩側地上,它們緊密地貼合著,像是默契的夥伴。

緊接著,我按照順序,依次把稍短一些的木方繼續往兩側並排排列。

這些木方的寬度基本相差無幾,大約都是十五厘米左右,這樣恰好是十三根木方就可以拼湊出一個寬度為兩米的木筏底座。

當木方拼湊完成後,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那種兩端有彎鉤、形狀類似半個中括號的釘子。我緊緊握住釘子,將其兩端準確地釘入相鄰的兩根木方之間,然後用力敲打,讓釘子穿過木方,將它們牢牢地釘在一起。

每敲一下,釘子就發出清脆的聲響,彷彿是在為這個即將誕生的木筏歡呼。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三根木方逐漸連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它們緊密相連,沒有絲毫鬆動,彷彿是一體成型。

為了確保整個木筏底座的牢固,我又用三根小臂粗長度兩米的木頭在整個木方的兩頭和中間部位橫向固定,再次加強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這還只是一層,我還需要接著原樣再做一層同樣結構的木方。

這個時候,我才突然發現自己在製作第一層木方的時候,沒有考慮兩層木方合併的問題。因為,我把橫向固定的三根木頭直接釘在了木方的上方。

這種情況下,我就沒辦法直接在第一層木方上面鋪設排列第二層的木方。

接下來,我有幾種方案:

一是暫時不管,直接在第一層木方上面拼湊製作第二層木方,待第二層木方完成之後再想辦法將兩張木方翻轉到一起。

二是將目前已經制作好的木方上面的橫向固定的三根木頭拆除,重新固定到木方的下面。

三是將已經制作好的這塊木方翻轉過來。

也沒過多的猶豫和考慮,我直接選擇了第三種方案,決定現在就將第一層木方翻轉過來。

如果按照第一種方案的話,到後期我將需要把兩塊木方都要進行翻轉。第二種方案,雖然比第一種方案略好,但是除了工作量大之外,還可能會導致這一層木方因為釘子撬來撬去的而人為過多造成木方不必要的損壞,影響將來木筏的使用年限和承重能力等。

第三種方案,雖然目前暫時麻煩一點,但也只不過把必須進行的事項提前了而已,並沒有額外增加工作量。

但是,等到我動起手來的時候才發現想要把一整塊已經固定在一起的木排翻轉過來是有多麼的困難!

總共13根木方,中間最長的有4米,兩側最短的也有兩米多。雖然這些木頭經過前段時間的暴曬,基本也算是乾透了,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計,這些木方加在一起怎麼也超過了700斤,甚至有可能超過了一千斤!

我使出了吃奶勁,也只是把它抬起了不到十公分。

可是,即便再難也得想辦法完成這項工作啊。海浪的衝擊力超乎想象,僅僅只有一層木方如果只是在海島附近勉強可行,但是我這次製作木筏是為將來遠航做準備的,至少也是為遠航進行探索的。

蹲在船塢裡邊,託著兩腮琢磨了半天,我才終於意識到我可以藉助工具。

我拿來一把鏟子還有幾根小臂粗的木頭,一點一點的向上撬,費了小半天功夫,才終於將這一塊木排整個翻了一面過來。

當我將第二層木排也做好之後,一天時間也就差不多結束了,只能是第二天再戰。

第二天一早,我是直接來到海邊趁著漲潮之前在捕魚池裡邊抓了一隻石斑魚作為早餐。

在等待早餐的時候,我就開始拿著鑿子在木排上昨天標記好的位置鑿洞。

因為兩層木排的木方都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我為了讓兩層木排能夠更加緊密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我把上下兩層木方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