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

作為三大分類當中最為昂貴的一種布料,德國布無論是從哪一方面,邵年時都挑不出對方的毛病。

厚實的手感,極為嚴謹的針織手法,細密的經緯線的排布,以及還算是時尚與具有異國情調的花色,都讓它在布匹市場上佔據著極大的分量。

可是隨著前一陣日德兩國因為膠州半島的租界區的歸屬的摩擦問題,極大的影響了青城以及附近城鎮的經濟。

大家的日子沒有剛開始德佔區時那麼的好過了,所以原本還能湊合過下去的小市民們,下意識的就想到要省錢。

作為其中價格最為昂貴的德國布,就變成了他們在需要裁置新衣衫時被排除出去的選擇。

大家都知道這個質量實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這個價格,心中就不由的抖上一抖了。

作為衣食住行當中排在第一位,同樣位列快速消費品大軍的前幾位的衣料買賣,其多半的利潤賺取,都是在高速的銷售與不斷的生產的過程之中進行的。

而紡織行業,最為忌諱的就是積壓了。

就好像是服裝的流行一天一個模樣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紡織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變的過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產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場完全的消化的話,回籠的資金完全可以應付接踵而來的新流行,而他們也可以騰出手來,毫無壓力的生產新的產品。

但是若是在市場上銷售的十分緩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連季節都過去的話,那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轉運到並沒有那麼時髦的內陸城市,也需要貼上本來不需要的運送與人工的成本。

賠上一大筆的額外消耗了不說,還要祈禱能跟得上潮流的競爭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後的跟他們的積壓品選擇在同一時期打入內地市場。

一旦這種事兒發生了一次,從此以後就要比自己的競爭廠子最少落後一個季度。

錢是越賺越少,就連新產品,也要跟不上計劃了。

德國的德星牌的洋布,就是因為對於日本布匹的衝擊不夠重視下才吃了大虧。

待到他們的廠長發現莫名的發生了庫存積壓的問題了之後,再想要調整的時候,就有些來不及了。

等到他們重視起來,並重振旗鼓的時候,卻發現日本布只用了這一個小季度,就在膠東半島上站穩了腳跟並搶佔了大半的市場。

那麼他們是憑什麼呢?

便宜,以及一個季度能更換兩種甚至更多的花色的新潮勁頭。

就好比日本布賣的最好的是平價的16支紗,針腳粗疏,普普通通的質量,卻也是當中最受歡迎的布種而無其他。

這一件布出廠的成本價大概在149.55塊大洋左右,販賣到布料市場上的批發價大概是200塊的樣子。

這就讓廠家得到了出廠的近50塊大洋的利潤。

然後在布莊接收了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價格浮動。

這一件布的標準尺幅為一百米,當然了,在中國的度量衡當中,也就是越等於三百尺的樣子。

這流通到了市場上的價格一般會在批發的基礎上再加上50塊錢的利。

也就意味著,一尺布的價格大概在八角五的價格。

而成人若是想要做一件半長的中山裝,最少也需要五尺的長度。

這裡外裡就需要付出四五塊大洋用於布料之上。

你說若是你是一位掌握著家庭經濟命脈的主婦,在進了布莊之後,要為一家三口添置一身新衣,你是會選擇一尺八角五的布料還是會選擇一尺一元錢的布料呢?

畢竟單瞧著單價好像沒多少的差距,真要是動輒就要來上一丈兩丈的布料的時候,這裡外就要差出一兩塊大洋的金額了。

與日本布的便宜的成本相對比,德國布一件可能就需要200塊的成本價實在是沒有什麼價格優勢。

那麼問題又來了,同樣在中國興建的廠房與招收的工人,為什麼日本的紡織品就會如此的廉價呢?

難道是紡織工藝更加的先進,對於工人的操作與人數要求的更低一些嘛?

若是此時陳介夫就站在邵年時的身邊的話,這位懂行的人一定會說,不!完全是因為日本人比之德國人更會偷工減料罷了。

他們的機器與德國紡織機器的原理基本相同,且並不比德國的先進幾分。

但是,他們日本的紡織廠為了殺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