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王……
德王還能怎樣?
滿朝文武都在這個奸臣淫威下戰戰兢兢,他一個連巡按御史都惹不起的小藩王還能反抗是怎麼著?
既然不能反抗,那就索性享受吧!
再說楊信也不是完全欺負他,至少楊都督承諾,秋收以後他家當地租收的地瓜可以全賣給楊家,不過必須曬成地瓜幹,另外他還得從楊家購買一批專門用於鍘地瓜乾的推鍘。
搖鍘其實也能做出來。
但成本肯定很高,而且容易壞,因為楊信無法給它提供穩定轉軸的東西,至少不能提供廉價的,軸承肯定造不出,鋼珠也很難,簡單的就是銅套,但銅可是很貴的。而且整個都是鑄鐵本身也不便宜,普通老百姓家這時候鐵製農具都未必全套,何況一個幾十斤重的鐵坨子,所以還是除了刀以外其他幾乎全是木製的推鍘最簡單易於推廣。
至於最後的收購價……
德王不給他送禮就已經很不懂事了,難道還想從楊都督手中撈一把?隨隨便便由著他給吧!他給多了德王還害怕呢!
這樣就可以了。
緊接著楊家的地瓜種就送到濟南。
時間稍晚了些,但也不算太晚,而且部分原本要種冬小麥的農田,可以用直接從外面運來的紅薯秧,那些本來就不種冬小麥的就無所謂了,只要冬天霜凍到來前收穫就行。實際上南方條件好的,還有直接越冬的地瓜,比如在兩廣就可以在雙季稻之後,再種一季這個越冬,但北方是不可能的,也就是麥收後種一季。
不得不說這東西真好。
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地瓜盛世就此拉開序幕。
此前雖然也已經很多種的,但主要還是楊家自己的商屯,再加上之前零零星星哄著那些士紳少量種植,還有就是一些看到了這東西好處的農民自己也少量種植。但真正意義上的大面積種植,就是從德王府開始,德王手中可是至少得兩百萬畝地,雖然官方的數量上就幾千頃,但山東這幾個王府農田的畝是大畝,五百多步而不是官方的兩百四十步。
實際上北方很多都是大畝。
甚至還有把六七畝合為一畝的,主要是下田產量低,就那麼幾鬥產量合起來還好算賬些。
至於種植也是楊家來人,至於天旱無所謂,這東西就算不下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挑水在插秧時候澆上點就行,這東西只要能有點水生出根,基本上就旱不死。等緩過勁來正常生長了,那就完全是不死小強,野草幹不死它也就幹不死,藤蔓就像傘一樣為它周圍減少水分蒸發。
剩下無非產量高低了。
解決了德王的種植,緊接著楊信又跑去威脅魯王,順便還去他好朋友那裡讓他好朋友也出一份力,話說他有什麼好事都忘不了他好朋友,不過這一次倒是沒讓他好朋友出錢救災,主要是兗州府也被蝗蟲啃光了,他好朋友今年同樣損失慘重。至於魯王當然也很給面子,這時候沒有藩王敢不給面子,上次楚王已經做出很好的表率,寧可在楊信面前陪著笑臉滿足他的無禮要求,也不能惹得楊都督生氣……
楚藩可是死了人的。
不但死了人,而且還把到手的媳婦送出來。
這樣楚王都忍了啊,他都能忍住這樣的屈辱了,那魯王,德王,包括衡王這些還有什麼不能忍呢?
後者也爽快地答應了。
儘管衡王在青州的土地並沒有全部遭災,但他仍然很乾脆地承諾,所有被蝗蟲毀了的地全種地瓜,地瓜種就近從萊州等地運過去,他那裡條件比其他人更加便利。主要是地瓜在登萊兩州種植的很多,就是本地百姓也有很多種上一塊,畢竟山東境內他們那裡算是窮的,這樣衡王直接從這些地裡剪枝蔓回來插就行,從萊州運到他那裡,哪怕是推著小車也用不了九天。
這就很完美了。
朋友們還是很給楊都督面子的,楊都督一開口,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支援,楊都督的臉面還是很大的。
至於他們背後畫圈圈詛咒,這個就當不存在好了。
“這大明,多災多難啊!”
一直賑災到了六月的楊都督,看著手中的公文感慨道。
這是九千歲的。
大明又一場天災降臨。
“六月飛雪,這得多大的冤屈啊!”
他對高弘圖說道。
延安府在這個炎熱的盛夏,下了整整三天的大雪。
河北旱災,遼東旱災,山東蝗災,陝北居然盛夏季節下三天大雪,這不用說什麼莊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