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2章 待宰羔羊(下)

4,草澤石俑 4.1草澤上疏 953年閏正月,有位叫邵棠的普通百姓向李璟上疏,稱“北朝恭儉修德,恐其南征,宜為備”。 後周柴榮溫良恭儉讓,修齊治平,那李璟呢?李璟的統治雖然不敢說政治開明,但也不至於無可救藥,因為他還允許“草澤上言”。 布衣未有朝命者,謂之草澤。這位邵棠同志,只是南唐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竟然可以給南唐皇帝直接私信,這在封建時期是極為罕見的。 自南唐失去南楚後,淮南民間就盛傳後周要南侵的小道訊息。前文說過,這些小道訊息很大一部分是由南唐的壽州清淮軍節度使劉彥貞所為。 劉彥貞在壽州橫徵暴斂、徇私枉法,為了防止朝廷移鎮、徵調,而故意散播“後周即將從壽州入侵南唐”的謠言,無中生有地製造邊境緊張局勢,同時重金賄賂“四凶五鬼”,以鞏固自己在壽州的權益。 史籍並未記載邵棠同志的籍貫等資訊,我們也無從得知邵棠是否受到了劉彥貞的指使。 4.2石俑人言 在幾乎在同一時期,人們在淮河裡挖出一個石人,據說有一天,這個石人突然開口說話,說周人就要侵淮了。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李璟的耳朵裡,李璟“聞而惡之,命斷其首”。將這個妖言惑眾的石人斬首。 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再到後來的“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包括這個“石俑人言”,都是有人故弄玄機。石人開口說話的把戲,是否或多或少也有劉彥貞導演的參與呢?我們同樣不得而知。 劉彥貞在壽州作威作福多年,直到955年4月,才終於被徵召入朝,明升暗降,安置到了禁軍序列,而命劉仁瞻繼任壽州節度使。 李璟為何終於痛下決心,拿掉劉彥貞?這就跟一位太醫有關。 5,良醫壞長城 吳廷紹,又作吳廷裕,原本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太醫,早先侍奉徐知誥。 一次,徐知誥吃軟糖吃多了,一不小心噎住了(因食飴,喉中噎),所有的太醫都遺憾地表示醫治無效……這時候,年輕的小實習生吳廷紹淡定地說道:“當用楮實湯。” 眾人本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進一服楮實湯,果然藥到病除,徐知誥滿血滿BUFF原地復活。從此,吳廷紹一夜成名。 後來,徐知誥因服用保健品而病危,眼看就要過早地離開我們了,妙手回春的吳廷紹做了一件事,為他奠定了一生的榮光。吳廷紹派親信密召李璟入宮侍寢,史籍記載:“庚午,疾亟。太醫吳廷紹遣信召齊王璟,馳入侍疾……是夕殂……” 前文我們詳細介紹過,李璟的登基之路充滿坎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徐知誥是真不願意把皇位傳給他,當時次子景遷雖亡,但三子景遂、四子景達均在,花落誰家還是一個未知數。 而老皇帝病危,則是最為關鍵的時刻,有道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首先,來晚了肯定不行,競爭對手先到先得,手慢則無;而若來得過早,比如李從榮,李嗣源還未斷氣,他就迫不及待地來了,也不行。 所以在這個時候,老皇帝的貼身宦官、侍女、太醫等人,就會成為各方勢力爭相拉攏的物件,要從他們口中得到最及時、最準確的內部訊息,以便在老皇帝駕崩後第一時間控制局面。 吳廷紹不愧名醫,早不召、晚不召,就在徐知誥斷氣的當天,緊急通知李璟,讓他“馳入”。也正是有了吳廷紹的幫助,李璟才能順利即位,所以李璟稱帝后,就把吳廷紹當成了自己的心腹,頗為信任。 後來,權臣馮延巳連續幾日害頭痛,眾醫束手無策,只等待官宣醫治無效,這時候,吳廷紹私下向大廚詢問馮延巳最近的飲食情況。大廚如實告知,說他最近吃了不少山雞和鷓鴣。 吳廷紹微微一笑,說:“妥了,給他喝兩碗甘豆湯。” 一碗湯下去,立竿見影,藥到病除。 眾人欽佩不已,同行們則偷偷把這兩個方子記下來,偷藝。當遇到病人頭痛時,就用此方,卻根本不見效果,於是只能虛心求教吳廷紹,同樣的症狀、同樣的方子,怎麼您用著就藥到病除,我們用著就藥到病人除呢? 吳廷紹解釋道:“噎因甘起,故以楮實湯治之;山雞鷓鴣,皆食烏頭半夏,故以甘豆湯解其毒耳。” 我不通醫藥學,所以上面這句話不敢亂翻譯,更不敢調侃,只得照搬《十國春秋》原文記載。 不光我不敢貿然翻譯,明朝的《醫方考》將“楮實湯”收錄其中,引用了這段記載,並明確指出“其方今不可考”,不過《醫方考》引用了《黃帝內經》,給出了自己的合理推測:“《內經》曰: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奈何不做嗌乎?又曰:酸勝甘,則治法思過半矣。” 意思是說甜的東西吃的過多,容易使中氣上升,繼而引發胸悶、噎膈等症狀,而在《黃帝內經》“五味與五行”的理論中,“酸勝甘”,酸味可以抑制甜味,所以可以治療由過食甘而引發的噎膈症狀。本小章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