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2章 長樂老之死1

【長樂老之死】 在“高平之戰”的過程中和結束後,柴榮多次進行賞罰,大賞有功之臣,嚴厲處罰有罪之將,淨化隊伍。那麼對於竭力反對柴榮親征,甚至不惜對柴榮進行人身攻擊的馮道,柴榮會如何處置呢? 答: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諡“文懿”,外加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馮道去世了,享年73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柴榮親征前,讓馮道負責安葬郭威。風燭殘年的老爺子顫顫巍巍,隨同太祖靈駕出離了汴州,葬於嵩陵(今河南省新鄭市周家村)。僅僅是將郭威的棺槨下葬,就已經給73歲的馮老先生折騰地夠嗆,葬禮的流程還沒走完,沒等祔祭太廟,馮道便也陪伴先帝去了。 馮道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雖然他的死跟“高平之戰”沒有直接聯絡(也許有間接聯絡,比如柴榮故意讓年逾古稀的他負責繁文縟節的先帝葬禮,誠心累死他),但我仍然要在柴榮開啟統一大業之前,先回顧一下馮道的一生,因為他的生平經空前絕後且飽受爭議。 馮道生於唐朝末年的河北瀛洲,寒門子弟,自幼苦讀,頗善文筆,長大後成為幽州劉守光的幕僚。那時候,馮道還年輕,還比較書生意氣,因直言勸諫而被劉守光投入大獄,卻也因禍得福,等劉守光被李克用吞併後,馮道不僅沒有遭受清算,還得到了河東監軍張承業的賞識,後來就成為了李存勖的幕僚。 一次,郭崇韜勸諫李存勖,李存勖盛怒之下險失方寸,而馮道也冒險勸諫,併為郭崇韜開脫,終於使李存勖恢復了理智。郭崇韜也因此對馮道心懷感激,馮道也因郭崇韜的推薦而平步青雲。 李存勖稱帝后,馮道成為翰林學士,進入到核心權力圈。 李嗣源稱帝后,將馮道提拔為宰相,隨後又加端明殿學士,成為皇帝身邊的貼身智囊。 從此之後,馮道就活躍在歷屆中原王朝,成為政壇常青樹,直到後周世宗柴榮時,因病去世。 馮道歷事四朝十帝,人稱“十朝元老”。實際上這期間還曾向契丹稱臣,接受了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封官,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應該是“五朝十一帝”。 馮道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推敲: 一,正面 1,顏值:貌類司空 據說馮道年輕時長得很像唐朝名相杜黃裳。當時,河東監軍張承業欣賞馮道的文采,欲加以重用,不過馮道不知什麼原因得罪了當時一個著名的相師周元豹,周元豹便向張承業進讒言,說馮道這人面相不好,一看就沒什麼前途,千萬不要重用。 這時候,另一位幕僚盧質——也是後來的後唐宰相,對張承業說道:“我之前有幸瞻仰過司空杜黃裳的畫像,發現馮道長得很像杜黃裳。周元豹的話不能信!” 2,“性純儉” 馮道出身寒門,富貴之後也沒有忘本,依舊樸素接地氣,從不講究排場。隨軍出征時,與底層士兵同吃同住。丁父憂期間,自掏腰包賑濟窮人,還親自砍柴種地。 如果有人因各種原因無法耕作的,馮道就在夜間偷偷潛入其田,幫他耕作,簡直就是當代活**。 3,道德模範 每當有兵士將掠奪的美女送給他時,他就將美女安置在旁邊的屋子裡,然後幫忙尋找其家人,將被掠女子歸還本家。 4,馮道與李嗣源不得不說的兩三事 4.1憂國憂民 “明宗盛世”時,後唐明宗李嗣源問馮道,說現在連年豐收,老百姓的日子應該好過了吧。 馮道回答說:“穀貴餓農,穀賤傷農,此常理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陛下以為遇上幾個豐收年,老百姓就安居樂業了?來,聽我給您背一首唐詩: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李嗣源當即命人把這首詩謄寫下來,每日一讀,以警醒自己當個愛民如子的好君王。 4.2居安思危 在“明宗盛世”的時候,馮道不止一次地提醒李嗣源,不要迷失在眼前的盛世輝煌中,要居安思危、戒驕戒躁。 “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兢兢業業,臣之望也。” 馮道是親眼目睹了李存勖前期的艱苦奮鬥,與後梁相據二十年,結果接著奏樂接著舞,三年而亡。 李嗣源同樣深以為然。 在某種程度上,是馮道輔佐李嗣源達成了“明宗盛世”的中興之象。 4.3無形之寶 某次,臨河縣進獻了一個精美的玉杯,上面還刻著“傳國寶萬歲杯”六個大字,李嗣源愛不釋手,頗為喜歡,於是就拿給馮道顯擺。 馮道表情冰冷,說道:“此前世有形之寶耳,王者故有無形之寶。” 李嗣源接著問他什麼才是帝王的無形之寶。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