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1章 立國之戰

【立國之戰】 “高平之戰”對交戰三方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北漢。 北漢是政治上的侏儒,稱臣受冊於契丹,對北面的契丹爸爸亦步亦趨。隨之而來的是主權上的踐踏和經濟上的盤剝。 沒有人願意當孫子。劉崇迫切地希望提高北漢的國際聲望,所以在高平目睹了後周的兵力弱勢後,才堅決要求契丹援軍袖手旁觀,要以北漢自己的力量擊敗後周,藉此向契丹炫耀北漢的實力,重新整理契丹對北漢的態度。 沒想到玩兒砸了,北漢的三萬精銳被後周翻盤反殺,劉崇僅帶著百餘名貼身騎兵狼狽逃離戰場,而“十萬契丹鐵騎”果真袖手旁觀。 之後,後周乘勝進圍太原。劉崇無奈,只能繼續向契丹乞求援兵。 本欲借“高平之戰”鹹魚翻身的劉崇,弄巧成拙,國際聲望一落千丈,從此之後不得不更加依附於契丹爸爸。 劉崇因此憂憤成疾,一病不起。劉崇自覺時日無多,於是命皇子劉承鈞監國攝政,半年後,劉崇在無限的失落和不甘中撒手人寰,享年60歲,在位4年。北漢政權隨之迎來了第二位統治者——劉承鈞。 據記載,劉承鈞“性孝謹,勤於為政,愛民禮士”,使得“境內粗安”。“高平之戰”打殘了北漢,使得其新任統治者劉承鈞無力覬覦汴州,只能安心休養生息。 劉承鈞為了維護北漢政權,對內休養生息,對外則事契丹愈謹,每逢上表,必稱兒,契丹在回覆中也稱其“兒皇帝”。 劉承鈞喜提“兒二代”之美譽。 二,契丹 “高平之戰”的主要參戰方是北漢和後周,這裡的評判標準是戰爭資源的投入,從這個角度來看,契丹只是一個醬油男的身份。 然而秤砣雖小壓千斤,區區數千契丹鐵騎卻撬動了數十萬人的戰爭,改變了戰爭走向,所以從對戰局的影響力來看,契丹又是最為重要的點睛之筆。 在參戰的三方中,契丹也是唯一取得正收益的一方。 北漢自然不用說,賠了老本,人員、物資損失慘重,國際聲望一落千丈,劉崇本人也憂憤而死;後周同樣在人員和物資方面損失慘重,沒有收穫一寸土地,還失去了河東的民心。 契丹則收繳了大量軍需物資,後周的虧損幾乎全成了契丹人的收穫,北漢不僅沒能分到戰利品,還遭到了契丹軍隊的掠奪。據史籍記載,契丹軍隊搶奪戰利品時,“誤搶”了北漢的軍民,還是劉崇出面索要,契丹才十分大度地歸還了所掠人口。 注意,只是歸還了北漢的人口,至於物資嘛……把人還給你就不錯了,還要啥腳踏車? 另外,北漢官方報道說是“我國人有為契丹誤掠者”,契丹的官方報道也說“漢民有為遼軍誤掠者”,試問在北漢的境內,怎會“誤掠”?如果戰場是在北漢與後周的邊境地帶,這種說法當然成立,契丹軍隊掠奪後周的百姓,一不小心跨越邊境而不知,誤把北漢百姓當成後周百姓,這還能讓人信服。 戰場是在北漢腹地,全是北漢百姓,您“誤掠”? 契丹在北漢境內為所欲為,北漢不僅逆來順受,事後還要主動幫契丹爸爸擦屁股,這是常規操作。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可以參考民國時期燈塔國在上海的種種暴行,或者燈塔國在南高麗駐軍的暴行,或者燈塔國在倭國…… 除了大量的錢糧物資、人口等資源,契丹最大的收穫是政治上的收穫,即上文所講,北漢政權不得不更加依附於契丹。北漢也因此成了契丹染指中原的橋頭堡和攪屎棍。 三,後周 後周在“高平之戰”中的表現十分搶眼,雖然最終匆忙撤軍,但及時而果斷的撤退同樣堪比一場勝利。 “高平之戰”對後周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雖然物質上損失慘重,但總體來說,對後周的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了內部凝聚力。 在戰爭爆發之初,或者說柴榮登基之初,後周國內雖然沒有足以威脅柴榮統治的軍政勢力,但有不少人是騎牆派,特別是當北漢大舉入侵潞州的時候,朝中文武群臣持觀望態度的不在少數。 在交戰時,樊愛能、何徽等望風而逃,還妖言惑眾,另外,柴榮還曾推演出劉崇如果失敗,必然會從江豬嶺逃遁,於是命澤州刺史李彥崇率兵把守,江豬嶺就是劉崇的華容道。李彥崇輕信了樊愛能、何徽的謠言,認為後周大勢已去,於是率兵返回。結果後來劉崇果真從江豬嶺有驚無險地逃走。 柴榮將李彥崇貶官,而將樊愛能、何徽等數十位將領斬首。 樊愛能等人的臨陣脫逃極大刺激了柴榮,使他著手於軍制改革,並取得了成效,特別是對禁軍的改革,後文將會詳述。 柴榮對軍隊的一系列改革對後世影響深遠,為大宋江山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符彥卿等有功將士各有封賞。 柴榮缺少自己的嫡系,而透過“高平之戰”,柴榮整頓了隊伍,賞罰分明,迅速建立起一支由“從徵功臣”為核心的嫡系力量,使得後周內部緊密團結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