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8章 誰主中原5

父祖兩代全是烈士,史匡威絕對根紅苗正。意志堅定,堅決不向蠻夷屈服。 秦州雄武軍節度使何重建,斬殺契丹使節,拒絕臣服。雖然不向契丹稱臣,但他接下來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他將所轄三州(秦、鳳、成)獻給後蜀,向後蜀投降,併為後蜀當帶路黨。 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後蜀實際控制了三州,並控制了重要的關隘——大散關,從此恢復了前蜀的全部版圖。 按照慣例,中原王朝生亂,最開心的就是蜀地和淮南,他們可以趁火打劫。比如這一次,後蜀不僅恢復了前蜀最鼎盛時候的版圖,還將觸角繼續向大散關以北延伸,對長安產生威脅。 而淮南卻錯失這次良機,因為他們正陷入到與閩國的戰爭泥淖中,脫不開身。 從另一個角度講,何重建雖然叛國投敵,但他畢竟是把土地獻給了漢人,寧肯稱臣於後蜀,也不稱臣於契丹。 史匡威、何重建的據命,給天下做出了榜樣,打擊了契丹人的囂張氣焰。 2,長安兵變 坐鎮長安的趙在禮接到命令,要他去汴州覲見耶律德光。趙在禮如同所有被點名召見的官員一樣,馬不停蹄地前去報到。 趙在禮走後,長安城內的一名裨將發動兵變,但被節度副使鎮壓下去。 然而這次兵變卻非常有代表性,當耶律德光灰溜溜敗逃的時候,他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其中一條,就是不該把各地的節度使軟禁在京城,這樣一來,地方失去節制,兵變、民變多如牛毛。 趙在禮走到洛陽時,受到了奚部落酋長拽剌的怠慢,以至於走到鄭州時自殺身亡。當時,洛陽軍民亦人心惶惶。 契丹的樞密使、宰相、幽州留守劉曦,被耶律德光任命為洛陽留守,劉曦到了洛陽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拽剌等人當眾臭罵一頓,說人家趙在禮是中原的兩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高階官員,你們丫的不過是塞北蠻夷小酋長,裝什麼孫子! 隨後讓拽剌他們在庭院當中罰站。 漢人官員臭罵、體罰蠻夷酋長,當洛陽人民看到這一幕時,心裡才算安穩。 3,患難親兄弟——明宗元勳 趙在禮之所以走上人生巔峰,就是因為貝州兵變,這是一場由低階軍官皇甫暉發動的叛亂,皇甫暉把鋼刀架在趙在禮脖子上,逼他挑頭扛把子。 如今,趙在禮死了,皇甫暉還會舒服嗎? 時任密州刺史的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又是重名)率領部眾,投降淮南;淮河以北地區的變民集團也紛紛依附於淮南勢力。 此時執掌淮南政權的是徐知誥的兒子徐景通,他的謀士韓熙載指出,這是統一中原的好時機,一旦契丹人北返、中原另出新皇帝,就很不容易做到了。淮南君臣都明白這個道理,然而他們的主力部隊正在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城外,力不從心,坐失良機。 4,貌合神離 4.1漁翁得利——後蜀 藉著中原內亂的好機會,後蜀趁火打劫,收穫了不少實惠,不再贅述。 4.2力不從心——南唐 淮南勢力雖然沒有染指中原的實力,卻從來不缺乏一顆覬覦中原的野心,淮南派使節抵達汴州,對耶律德光入主中原表示祝賀,同時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請求耶律德光允許他們派使節去長安修復唐朝皇帝的陵墓。 此時的淮南政權的國號是“唐”,史稱“南唐”。開國君主是徐知誥,徐知誥是徐溫的養子,據說本姓李,於是徐知誥自稱是大唐皇室後裔,改回本姓李,併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立廟。 公元943年,徐知誥(李昪)去世,其長子徐景通(李璟)襲位。 據史籍記載,耶律德光入主汴州後,曾對李璟發出軍事威脅: “請會盟於境上,辭不赴。”——《十國春秋》 史書都是很婉轉的,比如把逃跑稱作“狩”,玄宗李隆基西狩、僖宗西狩;再比如曹操挑釁孫權,說“與將軍會獵於吳”。所以這裡的“請會盟於境上”的真實意思是耶律德光對李璟發出軍事威脅,“過來,跟老子比劃比劃,敢嗎?” 而《江南野史》的記載就非常扯了,說耶律德光是要冊封李璟為中原之主,恢復大唐江山社稷……然後李璟非常謙虛,說只希望淮南與契丹維持舊好,別的不敢奢望。同時也指出李璟不敢所有奢望的原因,“閩役憊矣,其能抗衡中國乎?” 李璟對左右近臣說出了實話,我們在福州損失慘重,哪兒有能力問鼎中原呢?忍了吧。 當李璟提出去長安修唐室陵墓時,遭耶律德光的果斷拒絕。所以《江南野史》的記載半真半假,說冊封李璟為中原之主是假,李璟深陷福州戰場而迫不得已向契丹示弱是真。 一個月後,南唐才從福州戰場的泥淖中解脫出來,又過兩個月,契丹在中原屢戰屢敗,被迫北返,耶律德光中途暴斃,留在汴州的大將蕭翰也棄城北逃…… 李璟認為這是染指中原的好時機,於是下達北伐詔書:“乃眷中原,我之故地。”同志們,反攻救國,人人有責,朕帶你們回老家! 掛帥北伐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