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條兩張

罪名,還真的不好解釋。

所以袁凌鳯盯上了送種薯的秦王府,秦王府管事還是上次那一人,累世而積,歷代秦王府可攢下了不少家當,坐擁近十萬頃土地的秦王府,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財主,這可是近一百五十萬畝地,這些耕田也就比北崖堡小一點。

秦王府有這麼多的土地也是有原因的,畢竟關中衛所眾多,僅靠衛所軍戶自己的那點耕田,是不夠吃的,所以每年秦王府都會拿出大筆糧食賞賜給關中各衛所,不過這些糧食都是麥子,而那些種植在下田裡的馬鈴薯卻沒有了去路,以前是因為馬鈴薯是皇帝賞賜,雖然可以小規模去賣,但是卻沒有人敢去種,不過這百年的潛移默化,馬鈴薯還是流落到了百姓中,不過樸實的老百姓只敢種一些自己食用,今年崇禎的聖旨下了,可是很多百姓還不知道,可見一項政策的推廣,真的不會是簡單的頒佈,具體實現,還要時間和普及。

馬鈴薯就是在下田中那也是可以畝產上千斤的,更何況那些把糧食看的比爹孃還親的典農官,身為王府典農官,為自己的王爺種出更多的糧食,是典農官的責任,而秦王府雖然沒有強制的去交糧於朝廷,但是自覺的供應衛所糧食,秦王府其實一直在吃虧,可是這個虧吃的值,秦王王位穩固如山,未嘗不是因為這一點。

秦王府每年也只是在萬畝下田中種植馬鈴薯,可架不住產量高,每年堆積如山的馬鈴薯可愁壞了典農官,不過典農官卻不能讓馬鈴薯大量流入民間,因為這會壓低糧價,百姓種糧食,糧價過高過低都是問題,陝西經歷了李自成造反,罷免了很多人,不過之後憑藉著穩定糧價,秦王府陝西的一眾王府在崇禎舉刀的最後關頭,保住了自己的爵位。

不過今年問題不一樣,秦王府沒敢用馬鈴薯去壓低糧價,而是麥子,這導致秦王府減去所需後還剩了七十萬擔馬鈴薯,送給北崖袁氏三十萬擔作為種薯,可是還是剩下了四十萬擔沒有著落,賣不行,吃也吃不完,只能隨著它爛掉了,所以有時候真的不要用簡單的思維去看那些記錄在歷史上的昏庸王爺,要是這些糧食可以賣錢,誰會讓這些糧食爛了,要說為什麼不低價賣出去打壓糧價,雖然有不良的糧商都是背景深厚的原因,但是要是那個沒事做的御史參上一本,鬧不好一個王府會因為低價糧食而遭殃,至於說,不賣錢,只是賑災,那可真是老壽星吃砒霜——找死,一句某王爺深諳民心,獲百姓愛戴,不管是不是真的,罷爵的聖旨就在路上了。

這也是秦王為什麼這麼痛快地將三十萬擔馬鈴薯賤賣給北崖袁氏的原因,一兩十擔馬鈴薯,秦王賣了三萬兩白銀,不過袁凌鳯可沒有錢去給秦王,於是秦王收到了一張三萬兩的欠條。這讓秦王有些苦笑,若是常人,他可不會這麼輕易會放過,不過袁凌鳯卻是特殊,別忘了太子可是在北崖堡裡面住著呢。

當聽到典農官抱怨的說道,四十萬擔土豆只能爛掉的訊息時,袁凌鳯的眼睛中立馬出現了一堆堆金燦燦的銅錢。

自己去官還鄉,求旨種地,為的不就是可以種植馬鈴薯,進而讓百姓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種,北崖就這點地,不可能總種馬鈴薯吧,有著袁凌鳯在,北崖袁氏可不會只去做一些原料類的生意,為什麼有的東西叫原料,而有的卻叫商品,價值從何出現差距,就是在原料和商品減產生差距的。

不與小民爭利,那麼袁凌鳯只能選擇去做行業的上游生意。

之前小試牛刀的鐵爐,和獻給周皇后的肥皂生意都是袁凌鳯試探,那時候腦子裡面淨是戰爭的袁凌鳯,可沒想過自己能去賺多少錢,或者說,他就沒想過自己可以活著回到北崖堡。

無數個夜裡,袁凌鳯在夢中驚醒,夢境中那些戰死的部下問自己為什麼拋棄他們,那些被自己殺死的敵人,滿身鮮血舉著刀槍衝向自己,就像崇禎在袁凌鳯一夜白頭後給周皇后說的話一樣。

“袁凌鳯把魂丟在了草原。”

而這也是為什麼知道朝廷放棄長城以北,坐看草原異族爭奪地盤這個訊息後,袁凌鳯突然辭官的原因,因為再也沒有人去支援自己北上了,崇禎選擇了妥協,就如同他之前給無數武將許下的承諾一樣,十有八九不如意。

崇禎知道自那時候起,自己就與袁凌鳯出現了裂痕,袁凌鳯退一步,看似順從崇禎,實際上也是告訴崇禎他的寒心,朱慈烺來北崖未嘗沒有崇禎希望修復君臣關係的目的,只是袁凌鳯太年輕了,崇禎說白了是不會去信任任何人的,哪怕是周皇后,這才是真正的崇禎。

袁凌鳯有時候自問崇禎在自己心裡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溫厚的長輩,還是薄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