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章 書房閱信

雖然大明去年沒有減少賦稅,不過朝中已經有人喊出減賦的話了,當然這是賦,而不是稅。至於周皇后賺了多少錢,王百川只用一句,獲利四百萬,年底毫無結餘訴說。

這就是現狀,現在大明正在積攢力量,收起來的拳頭才有勁頭去打人,女真八旗與林丹汗在草原上打的火熱,但是每一方都有一隻眼睛始終盯著大明。

什麼稱臣,不過是妥協而已,兩千將士屍骨送還,但是他們的靈魂卻留在了草原,迎回將士,屍骨回來了,可是鎮武衛的魂丟丟在了草原。

信匣裡面的信很多,寫信的人很多,袁凌鳯知道鎮武衛希望自己回去,但是回去也不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袁凌鳯還是覺得自己待在老家吧。

走到書桌旁,鋪紙磨墨,袁凌鳯提筆寫到:“時機未到,安穩眾軍。”袁凌鳯不想多寫,這八個字就是他的回答。

後軍裡面將作的問題,袁凌鳯卻廢了不少筆墨。冶鐵鍊鋼,制甲治兵,這是袁凌鳯定下的基調。

現在後軍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正規,他能做的都做了,只是一些細節需要叮囑一番。

袁凌鳯以為信匣下面的信只是朱臨昭他們這些部下的,但是卻沒有想到崇禎的一封信卻夾在裡面,落名王信。

給那些部下一一回信後,袁凌鳯拿出來那封署名王信的信。袁凌鳯可不會傻傻的認為是一個名叫王信的人給自己寫的信。崇禎沒坐上皇位時,受封信王,信王,王信,袁凌鳯不傻。信裡面的話不多,但是袁凌鳯卻看的很認真。

裡面有對袁凌鳯近況的詢問和叮囑。最後一句話是照顧好自己的子侄。這裡的子侄就是朱慈烺了。

這封信袁凌鳯就不能像之前的回信那麼隨意了。

袁凌鳯想了想寫道:“自凌鳯歸鄉,親族團聚,欲建南崖堡以御不測,族內和睦,一切皆安,族中少壯每日備戰不倦,待朝廷徵召,必為國效死。

次良,性格醇厚,胸懷大志,品行無缺,有古賢子之風,隨嶺衛晨起練體,上午身著長衫,夾先賢經典,為小兒授課,溫良恭儉,有大家之風。午後,身恤下民,卻不言苦,夜夜墜書不倦,好學求聞。

凌鳯心憂世伯,風雲變幻,前路茫茫,為一時之困,待炙陽高升,可一掃而空,世伯家中生意興隆,是為困局捷徑,受縛於人,萬事不成,唯有家中充盈,能捨拖墜而扶搖直上。

凌鳯一家之言薄,老虎假寐而已,酣睡而醒,虎嘯龍吟,快哉。

待家中事安,若世伯言語,必千里馳援。”

吹乾墨跡,袁凌鳯苦笑良久,這麼多年了,自己還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子。

袁凌鳯的意思很簡單,只有三點,我很好,朱慈烺很好,國家休養生息,再謀戰事。

袁凌鳯伸了伸腰。拿起信匣裡面的最後的一封信。香味?袁凌鳯鼻子動了動,揉了揉鼻子。

取出信紙,袁凌鳯看完卻有些頭疼,他也知道為什麼這封信為什麼帶有香味了,因為這封信是周皇后給自己寫的。

只是這信裡面的內容,對於袁凌鳯的衝擊卻有些太大了。

自己什麼時候欠了風流債,什麼時候始亂終棄了,莫名其妙。

不過信沒有看完,周皇后的信,袁凌鳯還是要看下去,不過,袁凌鳯此時對信中的那個素未謀面的女子卻有了一絲好奇。

元宵燈宴,十五佳節,周皇后於後宮宴請勳貴大臣的家中大婦,其實這場賞燈宴,可不僅僅是為了看彩燈,很重要的功能是給勳貴大臣之家提供一個聯姻的場所,要是皇后開心,還會賜旨成婚,所以有了這場大明最頂級的“相親角”。

往年,都是兩家商量好後,裝作不知道,請皇后出面,給各家閨女賜婚,自古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媒妁之言。

事實上,一開始也是這樣,只是這中間出了岔子。其實幾天前關於各家聯姻的條子已經遞到了宮裡,周皇后也早已知曉,宴會的頂峰,就是周皇后詢問那些待字閨中的各家主婦,孩子的婚事可有著落,大婦若是說有,或者某家大婦求親,兩家若是同意,周皇后會用硃筆給這些待嫁女子點眉心,算是一種祝福,事實上在古代,正式的名稱是“點禮”。一般會請德高望重的老人,去給小孩子點上一筆。這是一種很美好的祝福儀式。

很出名的例子就是,唐時,太宗請當時的大儒顏之推,給剛剛出生的兕子小公主點一下,這位小公主就是太宗皇帝最寵愛的晉陽公主,而這位小公主也沒有辜負這份寵愛,只是世事弄人,這位可愛的小公主有著最尊貴的封號,太宗希望強盛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