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十五萬人只是普通的牧民而已。
這一次叩關,也是韃靼的察哈爾部和朵顏部看大明這幾年邊軍勢力衰弱,以為可以突破長城南下劫掠順天府臨時做的決定,東北女真勢力漸起,就是因為劫掠了大明遼東鎮之後才慢慢崛起的,察哈爾部與韃靼各部的關係並不好。
作為曾經大元帝國正統的林丹汗,前些年還和大明一起扼制自己身邊的女真八旗,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西面的土默特部,在攻擊科爾沁部被女真八旗重兵擊退後,向西將土默特部征服,不過現在大明勢弱,林丹汗在吞併了朵顏部後,大明沒有動作,自覺強大,就選擇了拋棄大明。至於朵顏部,南邊是大明,東面是女真八旗,北方是察哈爾部,自然選擇同宗同源的察哈爾部作為依靠。近幾年歸附於察哈爾部的朵顏部,也自然是以鄂爾多斯部馬首是瞻。
這一次察哈爾部林丹汗一聲令下,朵顏出動正軍一萬,牧民四萬,加上林丹汗手上的四萬正軍與十一萬牧民,號稱二十萬大軍,意圖突破長城劫掠,甚至在林丹汗的妄想中,佔領京都城這座曾經的“元大都”。另一面林丹汗對土默特部下令,襲擾長城,如果不是之前吐魯番部歸附大明,將土默特部分為兩部分,那麼現在整個北方防線早已到處是戰火了。
從昨夜到現在,在林丹汗的強令下,十五萬牧民輪番進攻大明,消耗本就不多的大明軍隊,五萬正軍,五萬鐵騎絲毫未動,也就是說剛才袁凌鳯他們對付的只不過是由牧民組成的普通草原軍隊。
現在北方局勢很亂,草原各部再打,大明和韃靼的察哈爾部,土默特部再打,東北一側還有女真八旗虎視眈眈,等待韃靼人和大明分出勝負,等待時機佔足便宜,十幾年前林丹汗雄心壯志的想要統一草原,就是在女真人在背後捅了一刀,將察哈爾部的北面科爾沁部奪走,致使林丹汗無奈與喀爾喀部握手言和,率軍回援。
草原的部落太多,不過東部蒙古也就是韃靼主要分成科爾沁,察哈爾,喀爾喀,土默特,西北的瓦剌暫且不提。
在近百年時間裡,韃靼四部,女真八旗,和大明三方結盟,再撕毀盟約,互相背叛,互相征討,早已經將三方的耐心和信用毀於一旦。這一次林丹汗雖是臨時起意,但未嘗不是受到女真崛起的刺激,既然女真八旗因為劫略大明崛起,那麼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呢?
脫離了戰場,袁凌鳯沒有選擇在此地久留,因為老祖先對付北方遊牧民族近兩千的“寶貴經驗”告訴他,以現在的實力對付草原民族的最好方法,就是騎兵劫掠他們因為抽調壯年而變得空虛的後方,迫使草原大軍回防,如果林丹汗鐵了心要攻入長城,那麼就要有一顆玉石俱焚的決心,有著三大營七十二衛,禁軍二十五衛,加上順天府的十萬邊軍,這六十多萬大明軍隊在,袁凌鳯真的不怕林丹汗能鬧出什麼大亂子。
秦朝用強弩教會了匈奴人什麼是不敢南下牧馬,漢武之願,漢宣實現,強漢讓匈奴人不敢與之爭鋒,最後匈奴人被迫西征。盛唐李靖以騎兵三千,血洗韃虜王庭,前無古人,東突厥被滅,西突厥西征,就是大明,明成祖五次北伐蒙古,讓韃靼瓦刺俯首稱臣,大元不復存在。
無數的戰例就擺在眼前,袁凌鳯在來援的路上就想好了應該怎麼做了,襲擾二十萬大軍,讓其不能全力攻擊長城固然是好辦法,但是這不是他袁凌鳯想要的,襲擾二十萬大軍,兩千騎兵,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作戰也撐不了多久。
為什麼袁凌鳯會讓貪狼破軍帶走西鎮武司所有的箭矢,就是因為這一次他要幹一票大的,以一偏師直擊林丹汗的王廷,這就是他的目標。
至於兩千人的補給,身上帶著三日干糧,千里奔襲,並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沿途還會遇到察哈爾部的各個小部落,到時候就地補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