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五里是連綿十里的敵軍大營,大營分為一大一小兩部分,韃靼人為正營,朵顏為左軍,剛才進攻的一萬韃靼人,囫圇個撤退的只有六千,和他們一起的是兩側兩支五千人偏師。
攻城的都是步卒,這會兒正在撤退,此時不痛打落水狗,什麼時候打。
“錐形陣,衝。”袁凌鳯想到做到,率先衝了出去,秦長武和一千重騎緊隨其後,在奔跑中迅速變陣,形成月牙形的攻擊陣型。
朱臨昭並沒有像袁凌鳯那樣用口令變陣,而是不斷揮舞著手上的馬鞭,輕騎對戰步兵最好的陣法就是“環形騎射陣”。這需要精銳的輕騎兵才能做到。而貪狼的錦衣衛正是西鎮武司裡面騎射最強那些人。
如果從天空上看,這一會兒韃靼人在學中原人的作戰方式,大明軍隊在學草原騎兵的作戰方式,一大兩小三個步兵方陣相互靠攏,一個由具甲重騎組成的錐形箭矢射向最大的那一個方陣,朱臨昭帶著的人三人一列,形成一道弧線向著韃靼人壓迫過去。
袁凌鳯知道,戰機稍縱即逝,而且韃靼人和朵顏人正在準備救援,自己這兩千騎兵也只是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能取得多大的戰果,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這一點朱臨昭這位以前的錦衣衛邊騎百戶也明白,一擊即走,袁凌鳯他們只有一次攻擊的機會。
如果被步卒黏住了,那麼這兩千人會死的很精彩,十幾萬大軍在側,不用用刀砍,只需用幾輪箭就能把這兩千騎兵葬送在長城之下。
袁凌鳯射響一支響箭,這是西鎮武司特有的下令方式,適用於主將不能傳遞軍令的時候,兩千騎兵,這會兒都明白了,袁凌鳯的意思,並不是要他們與韃靼人硬拼,一次攻擊後就要撤退,至於撤退的方向,就要交給主將袁凌鳯了,到時候,兩千人會跟著他前行的方向撤退。
“秦長武,等會衝完陣,你將你的披風掛在槍上,為後面的人指明方向,明白嗎?”袁凌鳯對著身後的秦長武說道。
“大人,我明白。”說完就將自己的披風拉扯下來,纏在自己的鐵槍上。
“長武等會兒跟好我,其他人護好長武。放面甲攻。”袁凌鳯喊道。
從出了長城,這兩千騎軍一直一言不發,聽到袁凌鳯最後喊道的“放面甲,攻”字,重騎們有一個算一個紛紛放下面甲,但是破軍作為錦衣衛的驕傲,別的軍隊可以呼喊口號去威懾敵人,他們不需要,或者說,敵人的鮮血和他們身上猙獰的具甲,手上的強弩,得勝勾上掛著的鐵槍,這些才是西鎮武司破軍千戶所對敵人最大的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