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封吐魯番所部為吐魯番都司,其主為我大明衛西郡王。六部做好一切安排,不管比武勝負,七千戰俘還與吐魯番,另外增兵哈密,以助吐魯番都司。”
這時候哲思兒從馬上下來,對著點將臺上的崇禎行三拜九叩之禮,行完禮開口說道,“臣謝過聖上,但作為戰士,比武不可半途而廢,請聖上允許臣與袁將軍切磋。”
“允,”崇禎沒有想到一次冬狩竟然有意外之喜,同時也更加看重袁凌鳯,一次隨手而下的棋竟然讓整個棋盤活了起來,細細想想,哈密一戰,打破了北方邊關的僵持,也同時讓自己的旨意順利的同行,另外袁凌鳯給皇后進獻的“肥皂”。這兩天皇后的女官們算了一下,要是順利的全國推廣實施,每年僅此就能給內庫增添至少三百萬兩白銀,而成本只是還不到五十萬兩,大明民富商富,只是一直輕稅,國家沒錢而已,看那晚袁凌鳯的話語,這些賺錢的法子可不僅於此,做武將浪費了這顆腦袋,不過既然袁凌鳯對皇后有一份孺慕之情,以皇后的手段,這袁凌鳯還真跑不出皇后的手掌心,想想皇后整治自己的手段,哈哈,小子,自求多福吧。
袁凌鳯忽然背生寒意,不過他可不知道崇禎在心裡編排他,只是以為是哲思兒給他的壓力。
“請。”袁凌鳯持戟行了一禮,哲思兒上馬,兩人知道兩人並無生死之仇,戰場上作為對手無所不用其極,是為將之道,但現在吐魯番既然已經決定歸附大明,那麼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哲思兒更明白,這一次歸附大明的決定是吐魯番上上下下都同意的,因為不同意的在那一晚已經全部消失了,那一夜的血戰他不想提及,要是沒有哈密東征,吐魯番也不需要依附大明,不過時也命也,與其被他部吞併,自己這些以前的吐魯番上層被屠戮一空不如選擇歸附大明,至少以大明的實力可以讓自己和族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至於亦力把裡其餘兩部,少了吐魯番一部,再去招惹大明,那才是取死。
撇去心頭的小算盤,眼前這位黑甲將軍還在等著出手,剛才他看的很清楚,皇帝的身後只有這一位將軍,可見這位將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自己要是與之交好,也不失是一步妙棋。
想罷,上了戰馬,拿好自己的武器,即無殺心,也無相爭,自己不如賣一個面子給這位將軍,不過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剛一交手,哲思兒就知道自己剛才白想了,從槍桿上傳來的力道就差點讓自己脫手,袁凌鳯一交手就用了八分力,不過看著哲思兒漲紅的臉就知道自己的力道過了,下手的時候不免力道鬆了一些。
再交手,哲思兒就知道這位讓著自己了,哲思兒自幼就師從一個被流放的大明秀才,懂得很多中原的文化,也正是藉此成為吐魯番的大將,不僅是因為勇力過人,在他以勇聞名之下是一顆聰慧的心,自小的教育讓他更接近於大明人的思想,這也是他為何支援依附大明的主要原因,禮尚往來,哲思兒知道冬狩的意義,於是和袁凌鳯打的愈發“激烈”,招式也愈發“精彩”。
五十多招後,哲思兒的氣力逐漸落了下風,哲思兒也知道時候差不多了,袁凌鳯這時候賣了一個破綻,哲思兒的長槍劃過袁凌鳯的盔甲,劃出一道火花,同時袁凌鳯也打落了哲思兒的手上長槍,袁凌鳯沒有緊逼,收戟行了一禮,“凌鳯勝了盔甲的堅固,略勝大將半招,承讓了。”
哲思兒也雙手抱拳回了一禮,“將軍不必謙虛。”
這時候就是崇禎的表演時間了,讓武斌將兩人請上點將臺,開口說道,“哲思兒,勇武過人,於大明有功,特賜京都宅院一座,封吐魯番總兵一職,為大明守好西陲。”
接著開口道,“袁凌鳯,哈密一戰,關中袁氏捨生忘死,為我大明揚威,吐魯番內附有你一份功勞,之前有過封賞,就不再封賞了,不過今日比武,勝不驕,勝了,朕把你鎮撫使前面的暫代取掉,另外賜你麋鹿兩頭,聽聞你在京都城外救濟難民,再賜你白銀千兩以做糧資。”
“謝主隆恩。”
“多謝聖上。”
哲思兒和袁凌鳯同時跪下謝恩。
過了這個插曲,冬狩繼續舉行,點將臺上和下面的長長宴桌,有人吃的暢懷,有人食不知味,特別是哲思兒那邊與之一同前來大明的亦力把裡的其他兩部,這一次亦力把裡的正使是哲思兒,而且木已成舟,打打不過,但是要嚥下這口氣,又太過憋屈。只得用眼神仇視著哲思兒,但是眼神是殺不了人的,這一次亦力把裡的虧是吃定了,哲思兒背靠大明也不在害怕兩部吞併吐魯番了,沒聽到剛才大明皇帝要給哈密增兵嗎?到時候誰敢動吐魯番,哈密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