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咱們是老工業基地,這個工業怎麼搞上來,是大難題,蕭宸,你搞這個一貫在行,有什麼好的建議?”
蕭宸伸出一根手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業化?”王昆看著蕭宸,疑huò之意很明顯。
蕭宸點點頭:“首先,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道路不同,它的本質可概括為高、好、低、少、優、適、序這七個字。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經濟效益好、社會效益好;低是指資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態平衡、環境汙染少;優是指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適是指工業化速度適度;序是指以máo澤東倡導的‘農輕重’和鄭南巡倡導的‘吃穿用’為序,具體指後者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要以前者為基礎。前5個字主要是質的規定xìng,適和序主要是量的規定xìng。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質與量的統一體。不能單純把工業化看作量的規定xìng,忽略了質的規定xìng。我特別說一句,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中,工業化的質與量這兩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異的。在短缺經濟條件下,量的擴張是主導和主要方面;在買方市場基本情況下,質的提高就成為主導和主要方面了。
其次,如何設計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的時間表。按照上述工業化階段的劃分,華夏從19世紀末的洋務運動(1860年以後)引入機器生產到1969年,可以看作是華夏的前工業化階段。1970年,華夏gdp中的工業產值所佔比例超過農業,這一年可以看作是華夏結束了前工業化階段,進入工業化初期階段。1997年,華夏的農業產值在gdp中所佔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1996年,可以看作華夏走完了工業化初期階段。1997年可以看作是華夏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按照平均每年下降0。86個百分點速度計算,到2010年,華夏農業產值在gdp中所佔比例就可以下降到10%,進入後工業化階段。按照目前發展速度,到2020年,華夏就可以稱基本實現工業化。”
“可我們東北的工業比例本來就比較高……所以現在問題才大啊?”王昆有些奇怪。
蕭宸點點頭,微微笑道:“王書記說得好,透過比較東西部不同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質是一個再工業化過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屬於經濟相對衰落地區的再開發、再發展問題。因此,其實質是一個再工業化的過程,而再工業化的實質就是已有較高工業化程度但面臨發展困境的地區實現經濟再發展的過程。”
王昆依舊皺著眉頭:“我還是那個老問題,具體怎麼辦?”
“嗯……”蕭宸思索一下,組織了一下語言:“應當加大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的改造建設力度,有層次地培育和提升優勢產業基地。企業建設改造應分以下四個層次進行:第一,集中力量建設油氣、鋼鐵、汽車和造船生產基地,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發揮企業在國民經濟、區域經濟和行業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第二,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微型汽車、民用飛機和直升機、汽車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等建設改造步伐,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確立哈電、一重、環渤海造船、哈飛、東安發動機等企業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第三,進一步加大軍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軍工企業的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加快結構調整,培育、發展一批主導民用產品,提高市場適應能力。軍工行業要深化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創新機制,加強民品的開發和生產,實現國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提高軍工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前幾天兩會,空軍方面提出要搞大飛機,我覺得東北方面基礎不錯,遼飛可以考慮上報立項。第四,其它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主導產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圍繞大企業配套開展專業化協作,發展成為‘專、jīng、特、新’、有規模經濟優勢的專業化企業;在具備發展條件的技術、人才密集區,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並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技術改造的重點方向,透過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使一大批企業逐步走出困境,再現生機和活力,逐步確立在市場競爭中的應有地位。”
“裝備製造業,我們也知道其重要xìng,也很想搞,但真要搞起來,也是有些礙難的。”王昆書記也有些嘆氣:“再說你這個話寬泛了,遼飛可是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