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部分

這個會議中,如果遊靖書記需要他幫忙說兩句,或者幫忙表決什麼,那還是有點作用的,但不論怎麼說,這個會議蕭客並不怎麼看重。

蕭震看重的是另一個會議,也是省委常委會,不過是常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蘇南工作。如今蕭客是正經的大忙人,從美國回來,在吳城只呆了一天,就驅車前往金寧開會了,他自己只覺得忙,只覺得累,吳城市委市政府大院裡的幹部們卻是羨慕得不得了,省委常委啊,這個帽子一戴上,效果頓時不同了。如果說蕭客剛來吳城的時候大家還只是出於習慣性的對書記保持敬畏,那麼現在他們就是真的再也不敢有別的想法了,省委常委兼市委書記,這官已經不是大一級了,至少兩級!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兩級?看看現在蕭書記去省委開會時的車隊,必然有警車開路,除了自己一輛車和隨行的市委辦一輛陪同以外,鐵定地前面一輛警車開路,後面一輛警車護駕,,這就是待遇,哪怕蕭震不喜歡,也不能拒絕,自外於其餘常委之外大家都這樣坐車,你一個例外?

升官是為了提高待遇。職務級別上去了,政治的、精神的、物質的種種待遇一應水漲船高。但是,華夏官員的待遇如果僅僅按照政府規定恐怕也未的有人看得上。真正具有誘惑力的,自然是職務背後那些有形無形的、若明若暗的各種利益。

做官到底有沒有秘訣?好象是有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對此有精彩的描述:

“投桃、報李、拍馬、捧場,此手腕也;標榜、拉攏、結拜、連襟,亦手腕也;排擠、造謠、掠功、嫁禍,又手腕也。如何模稜、如何對付、如何吹牛、如何裝病,形形色色,無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態,一切皆做假,便做官矣。打官話,說假也。做官樣文章,寫假也。

官場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場的事務,假公濟私的勾當也。”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孫策在臨終時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奇怪的是,孫權並沒有讓張昭當承相。而是讓比張昭口飛的顧雍當了承相。而且達十九年他最大的優點是沉礬牙口六

張昭做不成承相的原因之一是胸無城府、口無遮攔。一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見也急於發表,本意是想供主子決策時參考,然而言多必失。

張昭做不成承相的原因之二是對上不恭、不善逢迎。而顧雍則能處處注意維護主子的形象和尊嚴。這樣識趣省事的部下,做領導的誰不喜歡。

張昭做不成承相的原因之三是為人矜持、過於清高,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於是。老大不喜,他這個宰相就幹不了。孫權後來是稱帝了的,就算不稱帝,實際上也是一方國君,自然有他的駐臣之術。

華夏古代的駐臣之術,主要是指君主駕駐和控制臣屬的詭詐手段。同時,駐臣之術的基本原則和手法,也運用在官僚階層內部的各種上下級關係之中。作為一種政治鬥爭手段,馭臣之術受到了華夏古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駐臣之術的運用,無非有著兩個方面的用意,一是驅使臣屬為君主效力;二是防止臣屬犯上作亂。其主要手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籠絡賞賜之術。君主控制臣屬的基本手段,不外乎利誘和威脅再種。籠絡賞賜是華夏古代最常用、最基本的馭臣手段,主要作用在於誘臣、用臣。統治者在實際運用籠絡賞賜之術的過程中,一般具有如下原則:選擇施慧的內容、分割施慧的過程、掌握施慧的時機、注重施慧的姿態。

在華夏古代官僚政治制度下,官職即代表著一定的權力、地位、名望和財富。對於沉浮在宦海之中的臣屬來說,追逐官職無疑是效忠君主的最主要動力。所以,華夏古代的君主們通常選擇官職作為施慧的主要內容。但是,臣屬升遷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而官職的晉升卻不能沒有限制。在這個難題面前,狡詐的君主奉行“分割”恩惠的原則,就是把官職分割得越來越細,種類儘可能地繁,等級儘可能地多。只有讓臣屬們在眾多的仕途臺階上一步一步地逐級攀登,就等於增添了他們不斷升遷的希望和心理滿足的次數。正是出於這種目的,華夏古代官職制度的發展呈現出種類越來越繁多細密的趨勢。

二是防範懲罰之術。防範懲罰與籠絡賞賜一樣,也是華夏古代統治者最基本的駐臣手段,它的作用小主要在於防臣、制臣。古代君主防範懲罰臣屬的基本手段有罰重而必、刑于將過、心理震懾等原則。對於君主來說,需要防範的重點,當然是那些重臣、功臣、能臣。專制君主無法容忍權勢聲威超過或者才幹能力超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