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3部分

內晚六個小時,現在是中午,國內已經是晚上六點多鐘了。

林強生說道:“國內能製造的裝置就在國內訂購,沒有的裝置要在德國採購,MBB會幫助我們建立一條完整的飛機生產線,東星集團將投資兩億美元做這件事情,希望能夠得到中航技的幫助!”

聽到這個巨大的投資數額,眾人震驚的看著林強生,片刻間江同忽然大力的拍了一下桌子:“太好了,林先生我們中航技和航空部下屬企業研究單位可以參與你這個計劃,這將幫助很多沒有專案和遇到困難的航空單位起死回生啊!”

林強生笑著點了點頭:“我也希望如此!”此時他不禁想起前世見到的一些關於國內A320客機的工廠畫面,他的飛機工廠也要達到那種程度。

江同緊張的向林強生問道:“能不能多一些專案,讓國內的航空單位都來參與?”

林強生點頭說道:“當然可以,我希望國內的航空企業都來參加,不說別的,最起碼有他們的加入能讓我省很多錢嘛。”

江同連連點頭:“一定的,國內的裝置物美價廉,很有競爭力的!”

眾人也非常高興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向林強生諫言國內的哪家企業可以製造什麼裝置,好不熱鬧,要不是在包廂裡,恐怕這會就被請出去了。

懷著激動的心情,江同向林強生介紹了一下國內現在航空業的情況,總的來說中國的航空人才和研究體系是健全的。

可是唯一制約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也是整體落後,比長期處於市場經濟競爭下的歐美航空業落後得不是一點半點。

再者國家還是太窮了,80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到處都需要用錢,尤其是研究單位和國防軍工這一時期都遇到了發展困難。

林強生的這筆巨量資金,可以幫助很多單位擺脫困境重新走上正軌,這也是中航技希望看到的。如果這筆外匯資金真的能到位的話,那麼他們也就有了底氣和航空工業部談MPC75專案上馬的問題了。

到那個時候航空部也沒有理由再卡著專案不妨,畢竟這筆巨量投資對於渴求外匯的中國實在太需要了,就是能夠帶動航空工業部下屬企業發展,就是個十分重要的理由。

下午的上班時間,林強生和江同一行人見到了MBB航空工業公司的施密特總經理,雙方進行了一番交流,代表團也見到了MPC75客機的圖紙和資料,肯定了專案的先進性,同時為德國人的高標準而震驚。

德方的設計中複合材料就達到了全機重量的20%,地勤維護控制在25分鐘以內,好於主流客機的燃效比、還有先進的氣動外形。另外,德國的精工製造和符合歐美航空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這些都是代表團看重的因素。

施密特充滿憧憬的說道:“我們認為中型窄體客機在未來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需求,全球訂單將超過1000架,MPC75也將是一款可以取代舊式支線客機的優秀飛機,我們的技術設定非常具有前瞻性,MPC75將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

他看向江同等人說道:“同時MBB公司也非常看好中國航空市場的發展,據我們推測僅在中國,未來就有著超過700架支線客機的需求!”

這也是MBB公司看重中國,想要拉上中方一起研發飛機最大的原因,德國人非常看好未來中國民航業的增長。

“700架,中國民航會發展得這麼快嗎?”中航技的一行人都非常驚訝於施密特的樂觀。

林強生和同樣疑惑的江同說道:“施密特總經理說的這個預計是十年之後中國的情況,估計那時候國內的航空需求會大大增加。現在國內只有來往大城市之間幹線飛機,中國廣大的二三線城市之間大多都沒有航線,有的也多是採用老式飛機。十多年後這個情況估計會有很大改觀,到時候我們支線客機制造出來就正好趕上市場增長,國內航線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大規模更換新式飛機,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江同也同意他的觀點:“這個情況我們要考慮在內,國內的航線需求和各家航空公司的飛機更新需要!”大家也都點頭同意,過後他們肯定是要總結計算國內的航空業情況,確定市場需求。

施密特聽過翻譯也連連點頭,衝著林強生豎起大拇指說道:“林先生說得對,我們非常看好********十年後的航空業發展!”

眾人釋然,不過江同等人還是覺得施密特有點太想當然了,中國經濟哪能發展得那麼快,十年之後也就是96年啊,那時候中國真的需要700架支線客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