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約莫有八萬人,能抽出三萬能戰之士,加上南蠻善蠱,萬萬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將其剿滅。
越蠻最狡猾,一族也有五萬,五萬中又擅山戰,偏偏嶺南多山,要對付他們如果不能在山下剿滅他們,就要花費數倍兵力前去彈壓。
東蠻是最溫和的,人數和越蠻差不多,但是東蠻擅水,體力也非常持久,在嶺南火熱之地和他們拼耐力,絕對是輸家。
三蠻分開,任何一族對宋閥來說並不具備威脅性,但是一旦聯合,就是非常頭疼的事。
可是這三蠻向來同心,怎麼離間都離間不了,偏偏他們都各有屬寨,都是軍隊很難進入的地方,尤其南蠻主寨,別說軍隊了,宗師高手都難進去。
宋缺知道宋閥勢力再強,但是一個個去剿,也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他一直在想法子讓三蠻傾巢而出,只要破了他們傾巢而出的軍隊,三蠻就可毀滅,日後將其放入眼皮子底下生活,久而久之可以同化他們。
宋缺雖然堅持純漢,卻也不是不知變通的人,他厭惡楊氏,除了是胡人當政,就是他們有亂中原的北胡血統。
他並不排斥異族生活在漢地,甚至還願意去幫助治下的外族過上好日子,有容乃大的前提是必須他們必須服從漢族統治。
宋缺等了很久,在隋軍開始攻南陳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做好準備。
他不但不怕三蠻和大隋聯手攻擊,而且還巴不得他們聯手。
除了此次,三蠻都不下定決心全族而出的。
***
開皇十年三月,正是嶺南各地最熱的時間,大隋攻破了聊城,再破南淵關後,嶺南三蠻之地終於響應了大隋,在南部發生了叛亂。
宋缺放棄了南淵關,終於將三蠻引出來,宋閥一直將三蠻看成嶺南不能同心的破綻,早就想拔出了去。
於是,宋缺親自帶軍前往南部平三蠻,而離嶺南城只有崇越關的隋軍,他似乎完全放心交給他手下的人守衛。
或許應該說,在宋缺眼裡,三蠻叛亂比大隋兵臨城下更讓他忌憚。
事實上,結果也顯露了這一事實。
隋軍被堵在崇越關後的一個月也不得寸進,楊廣日日小攻,三五日一大攻,只有一次摸上城頭,但是又瞬間被打下來。
崇越關聚集聊城、南淵關和崇越關三重要塞兵力,宋缺親弟宋智坐鎮鼓舞士氣,將崇越關守得如鐵桶一般。
任他們如何算計,他們都固守崇越關不出,簡直除了強攻,沒有任何法子可想。
一月過後,江南又發生叛亂,楊廣急得宛如被夾在火坑烤。
可是讓他放棄他又不甘心。
直到,楊堅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的訊息傳來,楊廣才留下楊林帶著五萬守在南淵關,等著父皇三十萬大軍親征,他自己帶著剩下的九萬大軍迅速回江南平叛。
楊堅準備親征嶺南,還帶著三十萬大軍前來,川蜀帝踏峰上,梵清惠稟明師門再次下了山。
另一邊,宋缺兵貴神速,三蠻沒料到宋缺來得這麼快,也沒發現早在他們三方必過之地佈置了兵馬。
先殺越蠻,越蠻還未和南蠻回合,就被剿滅在玉鳳山上,只留了千餘殘兵逃往了南蠻。
而東蠻,也遭到宋缺分兵阻攔,沒有半個月休想和南蠻部回合。
隨後,宋缺三萬大軍在雲峽谷大破南蠻軍隊後,遠在千里之外的任文萱終於坐不住了。
任文萱從祝玉妍處離開後,終究沒有照著祝玉妍的話前去殺宋缺破情關,她回到了當初那個她臨時佈置的石洞,安安靜靜地練功,不去想宋缺這件事。
經過半年的時間,她被擴充的丹田和筋脈一點點為真氣塞滿。
不得不說,什麼都不去想,只是努力修煉真氣,真的是一件時光易逝的事。
恰逢米糧消耗完畢,任文萱去郡城儲備,沒想到不過一個月的功夫,嶺南局勢就大變了,楊堅點兵三十萬開始南下,嶺南宋缺竟然這麼短的時間破了三蠻中兩蠻。
☆、第60章
一月時間,越蠻只剩不足千餘殘軍,南蠻出兵三萬,在雲峽谷遇越蠻千餘殘軍,緊接著遭伏,一場血戰,也讓南蠻部大好的男兒損失一半。
帶兵的南蠻統帥趙景元很快就下了決定,一萬大軍撤回主寨,他摔剩餘四千兵馬與宋閥議和,若是議和不了,便死戰不退,為一萬兒郎爭取時間。
局勢太快,三天前,南蠻得到的訊息時越蠻已經到了玉鳳山,至於宋缺大軍去阻攔東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