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抱在榻上,那般高度,靖兒伸手就能夠到,他抱起弟弟來,卻把弟弟摔倒了地上,地上有厚厚的毯子,沐兒沒有什麼大礙,卻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驚動了王爺——後來那些丫鬟僕從全被處置了,李琛心裡有數。

可是李庶妃有這些腦子麼?以前的事情齊雲若聽王爺說起過,李庶妃往外傳訊息還自以為皇后娘娘和王爺感情深厚,如果不是當時她才生了孩子不久,李琛當時就可能殺了她。

據幾個婢女說,李庶妃最近的確和韋妃走得近了。

這件事李琛心神大傷,齊雲若沒有和他提起自己的猜測,而是準備自己去查清楚,畢竟他是王府大管家,應當應分的。現在擺在齊雲若前頭最重要的問題是齊霓裙,怎麼對待齊霓裙,他怎麼也想不好。

現在齊雲若也不著急要回自己的財物了,他擔心的是不能把那日的事情傳出去,他把各院管事嬤嬤叫過來,一個一個吩咐,可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市井上還是出現了淳王府王爺和王妃不合的傳言,齊雲若隱隱覺得府中人並不都是一心向著王府,有人是向著別人的。

齊雲若被這個猜測嚇了一大跳,他狠狠地皺了皺眉,焦灼地在屋裡走了幾步,既煩悶又難受。

李琛重返朝堂,戶部、兵部黨等對他一直親近,認為他守得雲開見月明,也有人覺無風不起浪,說些“死者為大”、“人死了也無從為自己辯駁了”這樣的話。。。。。。李琛恍若不知,坦然站在朝堂上,大臣們不管心裡怎麼想,面上也必須敬重他,他是當今嫡長子,依舊是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人選。

朝上,皇上道:“淳王。”

李琛出列,“兒臣在。”

皇上點點頭,“你在羌族,把西梟、圖目兩部落歸給肅州,肅州刺史卻難以管轄這兩族,你提出罷黜好戰家族,提起中庸世家,可是這兩族人人蠻橫,還把從中原派去的博士官殺了。”

李琛冷聲道:“殺人者償命。”

皇上道:“肅州刺史請兵鎮壓,卿等以為如何?”

季寒松出列道:“現在西北趙大將軍一面監視新元國動作,一邊圍繞羌族進行剩餘六部落以及王都改制一事,無暇分/身,臣認為,朝廷應另派賢能,不但要以武力進行震懾,也要派遣文官降服他們。”

戶部尚書程文傑道:“臣附議。”

李琛聽出了皇上對自己隱隱的不滿,皇上看不起那些邊境異族,覺得收服兩個不聽話的部落還要盡心壓制,不如繼續叫伯格自己麻煩。

李琛道:“若是此二部落仍舊受羌族管轄,難保不會聯絡其餘部落反叛,只有時刻受我大康監視才無後顧之憂,日後強兵駐守。。。。。。”

慶王忽然道:“兒臣願領兵前往。”

舉朝譁然,坐在最上方的皇上卻笑著點點頭,“你繼續說。”

慶王道:“兒臣願去這二部落,帶著兵馬弓箭,徹底壓服他們,請父皇給兒臣半年時間,兒臣讓他們在我大康皇室面前,只敢俯首稱臣。”

皇上的手指點在龍椅的椅背上,“你們以為呢?”

沅貴妃一系紛紛道:“慶王爺所言甚是。”

“臣以為王爺身份貴重,比一般將領更有底氣,在羌人面前也可展現我大康威風,叫他們知道我大康皇子膽色。”

“臣也覺王爺是最妥當的人。”

李琛沒有說話,景王卻猶豫了一下,剛要開口,就聽見一人聲音朗朗道:“兒臣願同三皇兄一同前往。”

是四皇子庸王。

庸王出列道:“就像季大人所說,收服這兩個部落,不僅僅是要武力威懾,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兒臣不比二皇兄有和三皇兄有舉世武功,卻讀過聖賢書,府中也有多位明曉漢人經典的師傅,兒臣願帶他們前往肅州,宣揚典籍道理,為我大康再塑千秋功業。”

慶王不滿地瞥過去,可是皇上卻重重嘆息一聲,道:“允!朕就著你們兄弟二人為欽差,前去肅州。”

“兒臣謝過父皇。”庸王李煦欣喜道。

慶王也只得道:“兒臣定不負所托。”

李琛在出宮的路上,景王走上前來,道:“你建下的功業,日後人們卻只會稱頌老三和老四了。”

李琛笑道:“什麼功業什麼稱頌的,我們雖是皇子王爺,卻也是大康的臣子,這些都是大康的功績。”

景王悠悠道:“老三一直想建功,誰知老四竟然也是,老四可還是你的親兄弟呢。”

李琛道:“都是我們至親兄弟,誰立功都不一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