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隨時都能找到賺錢的辦法。
一個人如果不缺錢,眼光自然就不會盯在錢上面。胡文海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部穿越小說,主人公穿越到了奧匈帝國成為茜茜公主,在美國內戰中想當然支援北方各種討好、各種賣產品賺錢。
然而在美國重新統一之後突然醒悟,自己當初為何不是支援南方給美國放血,甚至乾脆分裂美國,或者讓美國保持奴隸制度?
對,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胡文海把自己目光從賺錢的角度上抽出來,不禁自問,能不能在網際網路沒有開始之前,狠狠的坑美國人一次?
簡單的說,胡文海覺得自己絕對有必要,嘗試能不能將美國人帶到溝裡去。只要一想到未來美國資訊產業或許會發展成日本那樣點歪科技樹,胡文海就覺得至少不枉費自己重生一次。
那麼,要怎麼把美國人帶到溝裡去呢?胡文海想來想去,決定看看能不能先給intel來一手陰的。
而思科正是胡文海選擇用來給intel捅刀子的那個。
不過當然,具體的計劃他還沒有完全想好。但目前至少有一個思路,是他認為有可能做到的一種情況。
intel毫無疑問是壟斷的,農企amd從未實質上威脅到intel的統治地位過。正是這種壟斷地位,可以讓intel維持一個封閉的體系,而不是類似arm那樣的開放體系。在整個x86架構市場上,intel就是事實的王者。
intel能夠獲得壟斷地位,首先是因為沒有同級競爭者,其次就是因為他沒有一個類似壟斷的下游市場。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組裝機,而品牌機銷售也集中於一兩家大型企業之手。那就算intel在晶片市場上再怎麼呼風喚雨,面對同樣壟斷的下游也是得跪,至少要受到極大的鉗制。
那麼,如何才能消滅組裝機,並且一舉統治整個品牌機呢?
胡文海認為,這個關鍵,就在於要消滅“電腦”的概念。至少誰聽說有人去買組裝電視了?誰在買電視的時候,會關心這個電視擁有多少記憶體,用的是哪種片上系統,使用的是什麼品牌的介面卡?
沒有消費者會在意這些,他們更在意的是電視外觀漂不漂亮,平面是不是直角,尺寸有多大,全都是一些直觀的資料。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消費者心中,電視是消費品,而電腦則是科學裝置。胡文海的目的,就是把電腦變成好像電視一樣的消費品。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產生一個和intel能夠平起平坐的下游勢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某一天輕而易舉的甩開x86架構體系。
反應到這個戰略的執行層面上,胡文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未來inter網路的基石——路由器。既然要把電腦當電視來賣,那就先改造電視網路吧。
不過這些想法都還是比較遠的打算,暫時來說,胡文海需要先掌握了思科發展的方向才行。
“因為我認為兩位的才能是值得信賴的。”胡文海面色不變,誠懇的說道:“路由器在新公司的推廣下一定能夠取得市場的成功,所以我為什麼要做多餘的事情呢?我希望兩位能給我一個機會,不僅是收購斯坦福大學手裡的專利份額,新公司的組建我也願意拿出一筆錢來,作為前期的運營費用。”
“不知道胡先生……打算佔有多少股份?”萊昂納德小心謹慎的問道。
“我想先問一下,你們的多協議路由器目前的傳輸速率是多少?”胡文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丟擲了另一個問題。
萊昂納德和桑蒂對視了一眼,這才猶豫的說出了答案:“我們的路由器,能達到64kb/s的傳輸速度。”
“但你們的路由器還是使用專線的?”
“對,使用同軸電纜。”萊昂納德點頭承認。
胡文海聽到他的答案,不由得笑了起來。這畢竟是1984年,網際網路都還沒有被髮明的時代,是網路的蠻荒時代。
光是目前執行的網路協議,就有x。25、tcp/ip和ipx/spx三種,這三種網路協議組成的區域網之間,互相因為協議不同而不能進行通訊。要說沒有網際網路也不對,因為此時美**方的原始網路還是存在的,能夠透過電話線路通訊,只不過這個效率就相當“呵呵”了。此時應用於軍用網路的調變解調器,是海斯公司生產的80-103a,傳輸率只有可憐的1。2kbit/s。
對單位是kbit/s,也就是說應用中還要除以8,才是kb/s的真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