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鑄造兵器,不然鋼廠早就做朝廷的生意了。農具生意只能堪堪保本,維持鋼廠的發展。真正要說賺錢,還是做朝廷的生意最賺錢。
徐妙雲點頭:“最遲八月底,便可出廠。”
朱元璋無聲點頭。
站在一旁的徐妙雲輕聲問道:“父皇……可是憂心鋼材的事?”
朱元璋轉頭看了看徐妙雲,隨後輕聲道:“數目如此之多的鋼材流向民間,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徐妙雲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皇帝的態度,也對上了朱棡的一句話。
‘統治者只需要人創造價值,而不是證明價值。’
徐妙雲跟在朱棡身邊已久,是朱棡最親近最信賴的人。兩人躺在床上,也會說一些心裡話,悄悄話。徐妙雲知道,自己的夫君是一個與常人所不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印證了‘心懷天下’四個字。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確實希望百姓們吃得好,穿得暖。但是他絕對不希望百姓人人有刀,人人可戰!
有了刀刃,便可殺人。
而鋼鐵,就是刀刃的首要條件。
就算是鐵質的農具可以增加百姓的工作效率,可以讓百姓們耕種更多的土地,但……,太多的鐵器,也就意味著一旦有人私鑄兵器,那將會非常簡單。
“算了,此事不為難你!”朱元璋擺了擺手。
這事畢竟是老三的心血,他還沒打算一棒子打死。
“咱有件事倒是要跟你這個商會魁首好好商議商議。”朱元璋負手,說道。
徐妙雲穩住了心神,點頭道:“陛下請講。”
朱元璋從懷裡掏出一張商票,道:“此物在大同使用廣泛,可是老三搗鼓出來的?”